高中语文

3.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
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而求小善略:简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笑林引
明·江盈科
人生大块中,百年耳,才谢乳哺,入家塾,即受蒙师约束;长而为民,则官法束之;为士,则学政束之;为官,则朝仪束之。终其身处利害毁誉之途,无由解脱。 庄子所谓一月之间,开口而笑者,不能数日。 嘻,亦苦矣!
予乡谭子玉夫,生长闾阎,耕凿自给,进不羶名,退不营利,鹑衣草食,泊如也。 性畅快,喜谈说,每耕锄之,即与田夫野叟酌浊醪,纵谐谑。 闻人作谑语,辄笔记之,渐次成册,题曰《笑林》。 余读之,大都真而雅者十三,赝而俚者十七,间或悖教拂经,不可以,然其旨归皆足为哄堂胡卢①之助。 使经济之儒、礼法之士览之,当未及终篇,遂付秦焰。 至于迂散闲旷、幽忧抑郁之夫,取而读焉,亦自不觉其眉伸,颐之解,发狂大叫,而不能自已。 嗟乎! 沙弥不,世不废夫梳掠,刖者不履,世不废夫鞋靸。 盖有不用者,亦自有用之者。则兹编亦何得遂畀祖龙②?
或曰:“谭子得志,亦有用于天下否? ”余曰:“顾所遇何如耳。 苏代土偶止田文之行,淳于③以豚蹄加齐宣之璧,曼倩④以鹿触之言悟汉武之杀卒,优伶以廕阴室之说止二世之漆城,此岂非谐语之收功,反出于正言格论之上者哉? 而又安可废? ”者又曰:“谭子野人耳,不妨为此。 子,孔氏之徒也,默成象,语成爻,乃亦贵此乎? ”余曰:“果若子言,则牛刀割鸡,夫非出尼老之口者哉? 彼谭子者,特谐谑之滥觞耳,若夫索河源于昆仑,不可谓非尼老作俑。
(《雪涛阁集》)
【注】
①胡卢:大笑。②祖龙:秦始皇之别名,此指焚书之火。③淳于:此处指淳于髡。④ 曼倩:即东方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耕锄之暇:空闲
B.不可以训:教导
C.沙弥不栉:梳头
D.者又曰难:责问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终其身处利害毁誉之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B.亦自不觉其眉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茫然
C.谭子得志
无信,不知其可也
D.苏代土偶止田文之行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以下各组句子中,均表明笑话“不可废”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即与田夫野叟酌浊醪,纵谐谑
②间或悖教拂经
③然其旨归皆足为哄堂胡卢之助
④亦自不觉其眉之伸,颐之解
⑤刖者不履,世不废夫鞋靸
⑥此岂非谐语之收功,反出于正言格论之上者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使经济之儒、礼法之士览之,当未及终篇,遂付秦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子野人耳,不妨为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谭子者,特谐谑之滥觞耳,若夫索河源于昆仑,不可谓非尼老作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易砚,也称奚砚、易水古砚,相传始于战国,成于唐代。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石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砚林中独树一帜。
易砚产生于河北易县。易县古称易州,位于太行山与燕山山脉交汇处。易砚和同出于易州的易墨颇有渊源。宋晁贯之《墨经》载:“凡古人用墨,多自制造,故匠氏不显。唐之匠氏,唯闻祖敏。”祖敏,唐代制墨家,号济上,易州人。唐宋以来,历代制墨匠人多出自易州。相传,是继承了祖敏的制墨技术的奚超父子,在易水津水峪取易水研墨时,发现此地石质密实,色黑紫,夹斑纹,细腻似玉,于是采回雕刻成砚,人称“奚砚”。
易砚石料最初采于南易水南岸百林寺。这些砚石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料上往往点缀着黄、白、绿等颜色的斑点、纹理,甚至暗紫、碧绿等不同色彩的页状叠积。所制砚台具备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特性。
易砚以色彩柔和著称。制砚师利用不同石材的色彩页层、斑纹,根据石料形状、石质等设计构思,巧用玉石工艺的“俏色”,因材施艺。从古至今,易砚制作技艺由简到繁,形制逐渐多样,题材日益丰富。制砚师综合采用平雕、透雕等手法,雕刻出山水、花卉、瓜果、人物、禽兽、鱼虫、名胜等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因而,易砚自唐宋以来成为宫廷贡品和传世名砚,受到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的珍爱。
代易州文化发达,也战乱频发,因而易砚的发展历程也波澜起伏。古代易砚技艺持续的传承与成熟,时间跨度从五代到清雍正皇帝在易县首建西陵。宋辽时期,易州列入辽国疆土,易砚受到辽邦器重,易砚技艺得到发展。元朝建立后,易砚作为北方的重要砚种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明代易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至清代,易砚被乾隆皇帝等赏识,促进了其技艺的成熟。
明清时期的易砚从实用性向收藏观赏性飞跃,制砚融雕刻、书法、文学等为一体,形制和题材趋向多样化,北国的刚劲浑朴兼江南的纤秀细腻,独特的风格已露端倪,并一直延续至民国。新中国成立后,易砚出现了公社和个人共同开发生产的局面,主要生产龙砚、龟砚、蚕砚、琴砚、棋砚等。改革开放以来,易砚进入创新与兴盛时期,易县工艺美术厂独创“易水”砚品牌,为易砚夺得诸多荣誉。1996年,易县工艺美术厂改制,河北易县燕下都易水古砚厂接收了美术厂的技术工人和商标,易水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04年,公司更名为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被文化部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8年,“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传统文脉、拓现代新境的易砚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孙若琳的《古砚新辉》)
下列对易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砚,产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交汇处的河北易县,以色彩柔和著称,和同出于易州的易墨十分有渊源,也称作奚砚、易水古砚。
B.用作易砚的砚石都是点缀着黄、白、绿等颜色的斑点、纹理,甚至暗紫、碧绿等不同颜色的页状叠积的石料。
C.易砚制作工艺由简到繁,题材日益丰富,制砚师采用平雕、透雕等手法,雕刻出的山水、花卉、人物、名胜等形象惟妙惟肖。
D.易砚不仅成为宫廷贡品和传世名砚,而且受到了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的珍爱,这应该是自唐宋以后的事了。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奚超父子继承了唐代制墨家的制墨技术,并且在易水津水峪发现了石质密实、颜色黑紫并夹带斑纹、细腻如玉而适合雕刻成砚的石材。
B.从五代到清雍正皇帝在易县首建西陵,古代易砚技艺得到持续的传承与成熟:在宋辽时期,技艺得到发展;到清代,因被乾隆皇帝等赏识,促进了其技艺的成熟。
C.出现公社和个人共同开发生产易砚的局面,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生产龙砚、龟砚、蚕砚、琴砚、棋砚等;改革开放以后,易砚进入创新与兴盛时期。
D.曾接收了易县工艺美术厂的技术和商标的河北易县燕下都易水古砚厂,2004年更名为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之后就被文化部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最初采于南易水南岸百林寺,这种砚石所制的砚台具备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特性。
B.制砚师巧用玉石工艺的“俏色”,根据石料形状、石质等设计构思,利用不同石材的色彩页层、斑纹,因材施艺。
C.明清时期,制砚融雕刻、书画、文学为一体,从实用性向收藏观赏性飞跃,形制和题材趋向多样化,形成独特的风格,并一直延续到民国。
D.易砚因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石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独树一帜,目前,已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
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能。何以言之?夫豫章,天下之名木也,生于深山之中,产于溪谷之傍,立则为大山众木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因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因斧斤之功得舒其文色,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刻画而文章成;闭绝以关梁,及隘于山阪之阻,功弃而德亡,腐朽而枯伤,不如道傍之枯杨。德美非不相绝也,才力非不相悬也,彼则槁枯而远弃,此则为宗庙之瑚琏 者,通与不通也。
人亦犹此。夫穷泽之民,据犁接耜之士,或怀不羁之能,有禹、皋陶之美,纲纪 存乎身,万世之术藏于心;然身不容于世,无绍介通之者也。公卿之子弟,贵戚之党友,虽无过人之能,然身在尊重之处,辅之者强而饰之众也,靡不达也。
昔扁鹊居宋,得罪于宋君,出亡之卫。卫人有病将死者,扁鹊至其家,欲为治之。病者之父谓扁鹊曰:"言子病甚笃,将为迎良医治,非子所能治也。"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病者卒死,灵巫不能治也。夫扁鹊天下之良医,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
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
凡人莫不知善之为善,恶之为恶;莫不知学问之有益于己,怠戏之无益于事也。然而为之者情欲放溢,而人不能胜其志也。人君莫不知求贤以自助,近贤以自辅;然贤圣或隐于田里,而不预国家之事者,乃观听之臣不明于下,则闭塞之讥归于君;闭塞之讥归于君,则忠贤之士弃于野;忠贤之士弃于野,则佞臣之党存于朝;佞臣之党存于朝,则下不忠于君;下不忠于君,则上不明于下;上不明于下,是故天下所以倾覆也。 
(节选自《陆贾新语·资质第七》)
注:①瑚琏,古代祭祀时贵重的器皿,后常用来比喻人有才能,堪当大任。②纲纪,法度,法纪。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斧斤之功因:借助。
B. 然身不 于世容:容许。
C. 言子病甚 笃:严重。
D. 而不 国家之事者预:参与。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 ∥ 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B.迎良医治 ∥ 父母之爱子,则 之计深远
C. 人君莫不知求贤 自助 ∥ 斧斤 时入山林
D. 佞臣之党存 朝 ∥ 虽臣虏之劳不苦
3.

下列各句的理解,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刻画而文章成
没有油脂浸润但仍有光泽生发,没有雕刻描摹但仍有色彩花纹出现
B. 纲纪存乎身,万世之术藏于心
将法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内心保存着经历万世而传承下来的治国方略
C. 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
扁鹊请求退出,不再用心,主人于是延请通灵的巫师祈求赐福来保全性命
D. 闭塞之讥归于君,则忠贤之士弃于野

如果耳目闭塞的指责回传给人君,那么忠贤之士就会被遗弃在民间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没有机会与外界联系,天下名木的下场可能还不如倒在路旁的枯杨,显示出"通"在体现事物价值上的重要性。
B. 公卿贵戚集团中并无过人才能的人却能凭借尊位重权飞黄腾达,这更加突出了那些缺少人引荐的民间贤士的悲哀。
C. 扁鹊精通医术却被患者父亲怀疑,灵巫无知却能大行其道,这实际上表明能否为人所知是能否"显"的重要因素。
D. 人君都希望能够得到贤明之士辅助,但是那些贤明之士却只愿意隐居在民间,这才导致最后出现天下倾覆的结果。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6-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褚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褚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褚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褚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褚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褚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首目送之,时人以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褚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美,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褚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褚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
B.莫不首目送之延:邀请
C.时人以何平叔方:比作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美令:美好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
①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②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③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④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⑤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⑥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的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2)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快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善文,工书画属:写作
B.世宗以景,不纳故:缘故
C.八年十二月,王克金陵师:军队
D.煜以次吴王封:封号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煜躬行政事的一组是
①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②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③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
④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⑤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孬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⑥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为人宽厚仁爱而且遵从孝道,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还擅长写字、作画。他额头很宽,门牙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次序被时为吴王。
B.李煜曾因韩熙载忠心耿耿,为人率直,敢说真话,想起他用为宰相,但韩熙载后房意有侍妾几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后韩熙载将众妓尽行斥逐,李煜很高兴。而韩熙载的反复无常还是让李煜最终没能任其为宰相。
C.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献贡品到京师,周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几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了副使张汉思。
D.开宝四年,李煜派他弟弟韩王李从善前往宋朝京城,李从善到后即被扣留。李煜亲手写信求宋朝让他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回去。李煜也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
(2)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太祖尝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吏事,寡学术,及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普坚以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得俞允。
【注】①裀:通“茵”,褥子,床垫。 ②黑子:棋子。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与太宗排闼入  告:控告
B.普帝不出     意:以为
C.普少吏事     习:熟悉
D.得俞允      竟:最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太祖尝语  太祖素恶其人,不
B.普从游非陛下刑赏
C.太原既下,我独当之  人皆物色之矣
D.寡学术,及相  普坚以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

A.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B.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C.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D.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多次到功臣家里微服私访,一天夜里风雪很大,赵普劝告太祖不要出来,但太祖还是来到了赵普家里,不久太宗也来了,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
B.赵普很不熟悉吏事,没有学问,后来做了宰相,宋太祖经常劝他读书。
C.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嫉妒宋太祖得了天下,就经常谈起太祖卑贱时的一些不足之处。
D.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因为讨厌他的为人就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并且敢于指出太祖不应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
②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赵普“有谋略”和“正直”的事例各一个。(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题。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王自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噁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
注:刓(wán):磨损。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王自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断:判断
B.项王虽霸天下而诸侯臣:使……臣服
C.百姓不,特劫于威强服耳附:依从,依附
D.民无不者恨:痛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浚博涉坟,美姿貌典:典籍
B.皆望风自引而去:离开
C.郡边吴境,兵士役苦:艰苦
D.三者一,则难图也乖:违背,不一致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浚“恢廓有大志”的一组是
①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 ②吾欲使容长戟幡旗 ③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④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⑤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⑥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B.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王浚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译文: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译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不?” 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总角尝山涛造:拜访
B.遂狂自免阳:假装
C.衍自说少不事豫:参与
D.当可不活:救活

下列各组内容,全都表现王衍“误天下苍生”的一组是(    )
①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②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③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幕仿效
④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
⑤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⑥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⑦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

A.①④⑥⑦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王衍有高才又美貌,而且聪明颖悟如同神仙,他常常把自己比作子贡。
B.王衍善于玄谈,又身居高位,加之他声望很高,所以后进者都学习他,以致整个社会形成了一股骄矜浮华的风气。
C.石勒都认为王衍才华出众,但不能为自己所用,力主杀之。
D.王衍死前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后悔,认为如果抛弃空谈努力匡正天下,就不会落到被杀的结局。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申陈事状,辞甚清辩。
②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③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皆偏据一方类:大抵、大致 B.番舶接迹而来 庭:庭院、院子
C.往往倚之为天 堑:壕沟 D.皆略而不陈,惧也 亵:轻慢、亵渎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皇上宵旰图治之功”的一组是       (  )
①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②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③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
④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⑤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⑥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皇上在此处建“阅江楼”,是因为这里地势雄伟壮丽,想与百姓同享游览的乐趣。
B.这座楼的兴建,只是皇帝用来振奋精神的,借物抒发各种感慨,寄寓使天下大治的愿望,并不只是
为了观赏长江的风景。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为例子,讽谏
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的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2)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3)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的画线处断句。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徽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   考:刑讯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狱   按:查办
c.帝感悟,即许                  报: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
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袁安为人“严重”(严肃庄重)、“行高”(品行高尚)的一组是(  )①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②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③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④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⑤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⑥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断句及翻译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②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