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①,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②,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节选自《管子·牧民》)注释:①以国为天下:春秋以前是列国体制,多邦林立,“国”指邦国,“天下”则指统治各个邦国的王朝。②生:通“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唐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取材于《淮南子》)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唐 决 水 涸 则 为 蝼蚁 所 食 掌 修 其 堤 防 补 其 缺 漏 则 鱼 得 而 利 之 国 有 以 存 人 有 以 生。《淮南子》是一部由 ▲ (朝代)时期的淮南王 ▲ (人名)主持编撰的诸子论文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文字阐明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周公“笃仁”的一组是①乃自以为质 ②维长终是图 ③诫守者勿敢言 ④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⑤自揃其蚤沉之河 ⑥作立政,以便百姓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徒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颜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孔,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王败而西 西:向西行B. 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 从:跟从C. 若真鄙儒也 鄙:见识浅陋D谒者治利,引以次入殿门 以:按照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相如引车避匿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以面谀以得亲贵/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 公往矣,无污我/毕礼而归之C. 诸侯群臣皆朝/舍相如广成传D高帝患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①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③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④ 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⑤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⑥ 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3分)①贤母躬抱持洗涤 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 ④宜减息一斗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3分) ▲ (2) 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4分) ▲ (3) 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