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基础知识
词汇
字音
字形
字义、词义辨析
词性
感情色彩
构词方式
短语的结构
成语
词语(熟语)使用
歇后语、谚语
关联词语
句子
标点符号
语句停顿
语气
修辞方法
连词成句
排列句子顺序
病句辨析修改
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句子成分划分及复句关系
对联
补充句子
句式
说明方法
文学常识
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古代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知识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字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翻译句子
名篇名句默写
文言断句
古代文学常识
阅读与鉴赏
现代文阅读
小说阅读
散文阅读
传记阅读
新闻阅读
报告阅读
科普阅读
戏剧阅读
现代诗歌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般实用类阅读
课内阅读与赏析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诗词阅读
写景诗
咏物诗
思乡怀人诗
送别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诗
叙事诗
哲理诗
讽喻诗
宫怨诗
爱情诗
羁旅诗
山水田园诗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材料阅读
材料阅读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读写
口语交际
仿写
扩写
提炼语意
理解句子
图文、表文转化
语段综合考查
写作
写作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命题作文
其他作文
微写作
解说类
叙述类
描写类
赏析类
实用类
评论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C.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D.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E.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
  • 更新:2021-09-2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

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来源:2017年全国卷Ⅱ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下面是今人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译写的一首新诗,请从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要求120字左右。

(1)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结构、语言等)对新诗加以简评。

(2)请你以李明的名义,给××诗刊编辑部写封信,推荐这首诗。(不能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

弥漫的水气,浸润了远来的家书。

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

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

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

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

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

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

好在啊,好在还有记忆汇总西窗的烛光,

它摇曳在眼前,摇曳在今夜的巴蜀。

附: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来源:2016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2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五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

“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

“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人城骚扰。

D.

“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

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

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

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来源: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3-12-0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 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1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而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遇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 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寄东鲁二稚子 【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 【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

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

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

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

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来源: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1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唐)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 [ ],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Ⅱ卷)
  • 更新:2021-09-0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许道宁画 [ ]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来源:2019年全国卷Ⅰ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 ,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 ,试觅姓庞人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

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

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

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Ⅰ卷)
  • 更新:2024-02-0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

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

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

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甲卷)
  • 更新:2023-12-1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 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

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

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

"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天津卷)
  • 更新:2021-10-0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川陕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7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
  • 更新:2021-07-2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 ,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来源:2019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1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