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基础知识
词汇
字音
字形
字义、词义辨析
词性
感情色彩
构词方式
短语的结构
成语
词语(熟语)使用
歇后语、谚语
关联词语
句子
标点符号
语句停顿
语气
修辞方法
连词成句
排列句子顺序
病句辨析修改
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句子成分划分及复句关系
对联
补充句子
句式
说明方法
文学常识
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古代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知识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字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翻译句子
名篇名句默写
文言断句
古代文学常识
阅读与鉴赏
现代文阅读
小说阅读
散文阅读
传记阅读
新闻阅读
报告阅读
科普阅读
戏剧阅读
现代诗歌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般实用类阅读
课内阅读与赏析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诗词阅读
写景诗
咏物诗
思乡怀人诗
送别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诗
叙事诗
哲理诗
讽喻诗
宫怨诗
爱情诗
羁旅诗
山水田园诗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材料阅读
材料阅读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读写
口语交际
仿写
扩写
提炼语意
理解句子
图文、表文转化
语段综合考查
写作
写作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命题作文
其他作文
微写作
解说类
叙述类
描写类
赏析类
实用类
评论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 ,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2016年全国卷Ⅰ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和            的表现技巧。
说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两句诗的含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来源: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题。
伤 愚 溪【注】
刘禹锡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注】愚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唐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并结茅树蔬,筑堂而居。此诗作于柳宗元去世三年后。
(1)本诗和晏殊《浣溪沙》词中都有“燕”这一意象,它们在诗中的含义、作用是否相同?请具体说明。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小题。
临江仙·暮春
宋 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②,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③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赵长卿为宋朝宗室,本词作于“靖康”之难后,宗室南迁,定居临安。
②即是寒食节的夜晚,寒食节,是祭祀先人的时候。
③此处“南浦”,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简要分析首句中“征鸿”的具体含义。
杜牧在《睦州四韵》的原句是“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本词却写到“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简析词人以“天”代“前”的艺术效果。
本词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9.词中"衰翁"的身份是        。下片中"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浙江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得短箭。
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   )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词》)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

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

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

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Ⅰ卷)
  • 更新:2024-02-0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

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

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

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甲卷)
  • 更新:2023-12-1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 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

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

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

"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天津卷)
  • 更新:2021-10-0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川陕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7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
  • 更新:2021-07-2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 ,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来源:2019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9-1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接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请赏析颔联“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2)请分析诗人将梅称为“世外人”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