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 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 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山亭避暑
真山民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注:真山民:或云名桂芳,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宋末进士,亦无确考。宋亡遁迹隐沦,所至好题咏,自称山民。
诗歌颈联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至揭阳县
丘齐云
登高不尽翠微悬,海色真堪睥睨前。
桑浦关门来急峡,蓝田削壁挂飞泉。
城中竹树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
可是河阳潘令在?于今五岭净烽烟。
注:丘齐云,字谦之,明万历四年(1576年)任潮州知府。桑逋,山名,位于揭阳、潮州交界处。蓝田,地名,原属揭阳,后划归丰顺。潘令,晋朝诗人潘岳,曾“为河阳尹,民有逋负(欠赋税)者,令植桃一株,官为之输。及任满去,一县皆花,因号花县”。
这是一首描述揭阳县城(榕城)风光的诗作,诗人抓住榕城景物多      的特点来写?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看 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对这首宋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说色彩缤纷的鲜花已经凋谢,芳草也不再幽香,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春天已经远去。
B.第二句,诗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愤懑不平,但此时并非无风景可赏,夏天的池塘正吸引着他的目光。
C.第三句,诗人告诉我们:看花不如看叶。尽管艳丽花朵吸引人们,但是绿叶更值得我们去尽情欣赏。
D.第四句,是说池塘花木枝叶茂盛,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别有一番情趣,它的美感令人回味无穷。

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A.诗人用“红紫”来比喻花朵,生动形象,而且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读到“红紫”就能联想到花的缤纷色彩。
B.“携杖”两个字,刻画了一个拄着手杖蹒跚走向池塘的老人形象,表现出了诗人去欣赏池塘美景的辛苦疲惫。
C.第三句既承接上文对鲜花凋零、携杖池塘的描写,又开启下文对绿影扶疏的感叹。而且“看叶”二字照应标题。
D.此诗寓意深刻。我们可以理解为:鲜花红紫短暂易逝,没有那么鲜丽的绿叶却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而人生也是得意时短平淡时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每空2分,共4分)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句句是景,然而每一景都融合着诗人    的深沉感叹。最后一句的“还”字,意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日 射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1)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            ,风格趋于           
(2)试从多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宫 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1)本诗从格律上看,是一首         (诗)。
(2)请简要分析颔联中“锁衔金兽连环冷”中的“冷”字的妙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卢举使河源  
(唐)张谓
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别滁   
(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诗作于作者离别滁州赴扬州之际。
从两诗的第三句在结构中的作用来看,张诗中第三句紧承前诗离别场景,宕开一笔,联想卢举出使路途的遥远,为后一句写眼前的离愁蓄势;欧阳诗中第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
两首诗都写到了离别的音乐,从描写音乐的作用来看,欧阳诗中音乐添人离愁,作者希望不要在离别时演奏凄伤的音乐,表达了诗人强自排遣离愁、不忍离别的情怀。张诗中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别
郑之升(明)
怅惘溪亭夕照明,绿杨如画罨春城。
无人为唱阳关曲,唯有青山送我行.
【注】罨(yǎn):掩盖。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列举两例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览照[1]
【北宋】苏舜钦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2]岂见明! 
【注释】 
[1]览照:以镜自照。苏舜钦在政治上属于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集团,范仲淹被贬官以后,苏舜钦也被革职为平民 
[2]顽铜:不成材之铜,谓铜镜。
本诗是诗人的一幅自画像,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首诗,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