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关于曾卓的诗作《悬崖边的树》的鉴赏,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 平原的尽头 /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 它的弯曲的身体 / 留下了风的形状 / 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首先是远景。“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喻指正义的进步的时代潮流,展示了“树”生存的社会环境,“奇异”是说风具有卓尔不凡的品质。
B.接着是近景。不管处境多么孤寂,“悬崖的树”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和向往。“倔强”,体现它逆境中的坚定。
C.最后是特写镜头。树那凌空欲飞的神态,令人肃然起敬。
D.遇磨难而不消沉,经风雨而不易其志,悬崖边的树欲倒却又傲然挺立,可以被看作理想化人格的象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欢   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A.这是一首柔美的小诗,其最大特色是:诗人用通感的手法,借助各种感官知觉,以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B.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色彩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呈现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
C.第二节,诗人则调用触觉和视觉,敏锐地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地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够使心灵“微微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D.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出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把自己从欢乐的沉思冥想中突然拉回铁一般冷酷的现实,暗示了现实中没有乐土以及诗人内心的忧郁、孤独和彷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①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相近的一项是(     )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对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篱笆那边
[美·狄金森]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A.这首诗形式短小,语言简朴,但又给人无限的遐想。
B.诗的结尾意味深长,无疑是对“上帝”调侃。
C.诗借孩子的口吻写,既充满童趣,又富有哲理。
D.此诗主旨在于反映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过程中的艰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琵琶行(并序)》选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选择秋风中的枫叶和荻花为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B.三四两句以凄凉景写寂寞情,“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
C.五六两句中提到江月,这是全诗第一次提到,进一步渲染了沉郁感伤的心情。
D.末两句琵琶弹奏的声音使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正面衬托了音乐的美妙动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作者的高尚情操的表现,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意思是说,为了谋求衣食去做官,而做官却要违背自己意志,不能正道直行。
B.“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表现出作者傲视官场,清高自守的情操,又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高尚情趣。
C.“富贵非吾愿”,明确表示了作者安贫乐道,不为追求富贵而出卖灵魂的高尚情操。
D.“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提到“天命”,表示作者有宿命论的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诗句的大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盘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道弯,蜿蜒小路绕着山岸转。
B.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那悲伤的鸟儿在古木上号叫,雄鸟前飞雌鸟跟随在林间盘旋。
C.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听见子规鸟在夜月下悲啼,不由得使行路之人面对着空旷的深山发愁。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成都这儿虽然说是快乐之地,但不如早早回家安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诗歌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琵琶行》以叙送别事起笔,中间交叉着描述与抒情,最后以叙事结尾。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应的圆型结构,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
B.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明明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作者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化用了东晋祖逖北伐抚摸当年亲手种植的柳树落泪的典故,辛弃疾感叹时光飞逝,韶华易逝。
D.姜夔的《扬州慢》写于金兵南侵后,姜夔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诗词中的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声调高亢,意气豪爽,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表明诗人尽管政治上受到挫折,但仍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也持乐观态度。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出了诗人对家国的苦难无能为力,既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也有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慨,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C.“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表现出孙何既威风又儒雅,他饮酒赏乐,吟唱山水,这说明他既有执政能力又能与民同乐。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年老但仍愿为国家效力,对南宋统治者重新起用自己抗金充满希望和信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郁顿挫的特点。
B.《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D.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A.“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这里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着的春意写成一片绿色的火焰,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小草勃勃的生机。
B.“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这里运用倒装的句式说春来了,带来万物苏醒。一个“伸”字,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
C.“你们被点燃”以下三行诗写“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从压抑到释放过程的情景,展示了青春在灵魂深处的跃动与诱惑,使人们更感受到春的撼动力量。
D.这首诗第一节主要写客观的春意,第二节主要写主观的感受,全诗将官能的感知与理性的思维交织成为生命的交响乐章,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 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跫(qiónɡ)音:脚步声。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
C.诗的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了“你”思念“归人”的孤寂的心境。
D.“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写的是“你”因不见“归人”而心中了无春意。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