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 花
陈 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①似妇人。
梅花绝句
陆 游
闻道梅花坼②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 ①留侯:张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以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大功告成后,张良不恋权位,及时功成身退。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赞留侯张良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②坼:裂开,此谓花朵绽开。
这两首诗中的前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中的后两句是如何借助奇特的想象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请加以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意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叫做“鸳鸯锦”。
诗歌的前两联写出了鸳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本诗咏鸳鸯,而尾联却写了采莲女。这样写有何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 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作。
8.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
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冥冥寒食雨
刘一止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刺促,老气尚轮囷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注】①刘一止(1078~1161),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此诗作于宋室
南渡之后。②刺促:奔走忙碌。③轮囷:形容虽年老但志气盘曲在胸的样子。
诗的颔联意蕴浓深,请简要赏析。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题。
夜泊巴陵①
[南朝·梁]朱超
月夜三江②静,云雾四边收。淤泥不通挽,寒浦劣容舟。
回风折长草,轻冰断细流。古村空列树,荒戍久无楼。
【注】①公元548年侯景之乱后,巴陵先后两次遭受叛军洗劫,本诗写于梁元帝败亡之后。 ②三江:指长江、澧江、湘江。
五、六两句中哪两个字比较精妙传神?请指出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人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除了离别的伤感外,还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客舍对梅
陆  游
野迥林寒一水傍,密如①疏蕊正商量。半霜半雪相仍②白,无蝶无蜂自在香。
月过晓窗移影瘦,风传残角引声长。还怜客路龙山下,未折一枝先断肠。
[注]①如:与,和。②相仍:仍旧。
前两联主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shuāng, 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①花。
注: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季开小白花。
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临江王节士歌(陆厥)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带。
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
夜坐(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张耒,北宋诗人,在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的迫害,一再被贬黜;晚年居陈州,此诗作于晚年。
12.在这两首诗中,除了“秋月”“秋风”显示了季节特征之外,还有哪三个意象也能起到这种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第一首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13.请结合“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分析第二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诗歌《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A.入手擒题,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B."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C."花香。夜暖。"一句四字,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向读者侧面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
D.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指出并分析其妙处。
若把第四句中的“星火”换成“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渔火”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赏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颈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