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16 分)。
材料一:他在《世界百位名人录》中名列前十位,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学派曾是“百家争鸣”中著名的学派之一;他的思想在战国时得到了发展,西汉时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后世尊其为“圣人”
材料二:在他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在他的时代,开始创办私学,广招门徒,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他的弟子三千,有来自贵族阶层的,也有很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
读过以上材料,请回答:
(1)通过以上两则材料,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2分)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材料一:他创立了哪一学派?其言论收录在哪本书中?
(3)材料一:作为思想家,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材料二:作为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非常有见地的教育主张,请举出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顺应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什么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建立的政权叫什么?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其中“孝公”是谁?
②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③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④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
⑤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
⑥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⑦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条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这样,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材料二 “大会制定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1)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共产党何时何地诞生?
(2)材料二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决议?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5)什么事件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今年(2014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在历史“学习与探究”活动课中,同学们对下图漫画
局面的形成进行讨论。小明说:“这是签订《马关条约》的结果”。小丽说:“这是签订《辛丑条约》结果”。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什么人?
(2)秦皇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什么制度来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3)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
(4)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通过学习,你有何看法?
材料:岷山乡梓、柏、大竹,颓随水流,生致材木,劝省用侥。又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侵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1) 引文所说的是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
(2) 该工程是何时由何人主持修建的?
(3) 该工程的作用如何?
请先阅读下面的材料后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 据《齐鲁晚报》报道,为了让国学经典回归传统基础教育,自2009年起,我国将向海内外少年儿童设立中华少年孔子奖。
问题:(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
(2)材料一是孔子的名言,请问你读完后,对于你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4分(写出两点即可)
(3)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什么?4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战乱和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此时期我国哪一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此地大规模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此地除也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
(3)此时期有“八姓入闽”,他们迁入福建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习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后,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请你回答:
(1)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凶恶残暴,在中国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请你举2例说明。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请你进行简单总结。(至少3点,6分)
(3)学习历史和关注现实密不可分。今天,日本国内又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苗头,请你举两例说明。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2)图二中的“彭大将军”正在指挥哪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3分)
(3)请说出图一和二两幅图反映的史实与图三情景之间的关系?(4分)
(4)通过学习以上图片内容,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看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1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果如何?
(2)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合作为中华民族带来福祉,是哪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3)图2反映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历史事件,比较两则材料反映事件的历史背景,说说国共两党关系有何变化。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这样,才使得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请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实行的改革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实行什么政策?通过改造,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我党又在农业上错误发动了什么运动?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答一点即可)?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