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
人类的起源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大汶口原始居民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尧舜禹的“禅让”
原始农业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夏朝的灭亡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
夏商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商鞅变法
夏商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夏商周的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先秦时期的冶铁技术
文字的演变
小篆和隶书
诗经和楚辞
老子和孔子
百家争鸣
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扁鹊)
先秦时期的绘画艺术
铜钟和编钟
秦汉时期
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的评价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西汉的建立
文景之治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比较
东汉的兴衰
两汉经济的发展
汉朝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汉朝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昭君出塞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与欧洲的往来
纸的发明和改进
张衡和地动仪
秦汉时期的农学
秦汉时期的数学天文成就—《九章算术》
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秦汉时期的秦兵马俑等艺术成就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司马迁与《史记》
王充和《论衡》
汉赋和汉乐府
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
楚汉之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祖冲之与圆周率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草书、楷书和行书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西晋的建立及八王之乱
东晋的兴亡
淝水之战
隋唐时期
隋朝的建立
开皇之治
隋朝大运河
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三省六部制
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盛唐的社会气象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光耀千古的唐诗
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隋唐时期的乐舞
宋元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五代十国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金灭辽及北宋
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南宋和金的对峙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宋代的社会生活
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建立、统一与疆域
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词和元曲
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
蒙古灭西夏与金
金的建立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明朝的建立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郑和下西洋
外国贡使朝贡制度
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
戚继光抗倭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平定三藩叛乱
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清朝的统治及疆域图
明清经济的发展
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闭关锁国政策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明清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
四库全书
明清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史综合题
明末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中国近代史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边疆危机
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维新派和洋务派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别
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黄埔军校的建立
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复辟及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革命志士的奋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汪伪政权对民族抗战的破坏
南京大屠杀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
淞沪、武汉、长沙会战和台儿庄战役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全面内战的爆发
孟良崮战役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北平和平谈判
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科技文化
张謇兴办实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冯如和飞机制造
李四光和地质力学
华罗庚与中国数论学派
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
新式教育的开端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中国近代史综合题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文化大革命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的调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的背景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外交和科技文化
我国民族分布状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祖国统一大业
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的建立
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亚非万隆会议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863计划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现代史综合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世界古代史
上古人类文明和中古亚欧文明
世界三大人种
氏族社会
金字塔和埃及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佛教和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建立
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
日本的大化改新
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罗马帝国的分裂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罗马民法大全》
法兰克王国与查理曼帝国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波斯帝国的形成
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形成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十二铜表法》
古代文明的传播方式
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
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马可·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游记》
四大发明的外传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古老神秘的文字
世界三大宗教
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及哲学家
古代的文学与戏剧
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
世界古代史综合题
世界近代史
欧美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文艺复兴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
资产阶级的萌芽
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
《独立宣言》
美国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拿破仑法典》
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趋势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以及殖民地人民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三角贸易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古印度的由盛转衰
英国的殖民扩张
印度民族大起义
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统治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巩固
英国宪章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共产党宣言》
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彼得一世改革
垄断资本主义 近代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近代科学家
近代文学
近代艺术
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近代史综合题
世界现代史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新经济政策
1922年苏联的建立与发展
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颁布新宪法
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
罗斯福新政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西方福利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斯大林格勒战役
太平洋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二战的重要战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
诺曼底登陆
联合国的成立
战后的美国经济
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欧盟的成立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
战后美国 西欧 日本经济发展原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世界四大经济合作组织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和亚非拉的崛起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及启示
苏联解体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东欧剧变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二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非洲独立运动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
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动荡的中东地区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美苏实力的比较
北约和华约
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两极格局的瓦解
二战后的局部热战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世界格局多极化
科索沃战争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措施
WTO的建立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物工程的概念、核心与重大突破
航天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技术成就
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现代文学和美术
现代音乐和电影
现代社会生活
世界现代史综合题
历史文化常识
历史开放性问题
材料解析题
阐述见解题
历史小论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联合的扩大,从经济上看,给它带来了内部市场的扩展和对外贸易竞争力加强的优势,从而对促进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进作用。从政治上看、对维持欧洲均势与和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欧洲联合体中的那些国家,在某些国际问题上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孤立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也不再为美国马首是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联合的扩大”产生了哪些影响?(摘抄全文不得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1955年4月这些新兴的国家为讨论共同面临的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问题召开了这次会议。会议确定了指导国际间关系的十项原则,包含“……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内容。从此,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摘编自《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2)根据所学分析,冷战期间大国间的军事冲突表现为哪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

(3)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次会议”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材料二中引用的“十项原则”内容源于哪个国家提出的什么原则?

来源:2024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2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于1840年6月发动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结束,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一位发明家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和放映机。这一时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为了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织布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线下册、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性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美国一位发明家”指的是谁?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材料三中,“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时代?“支柱性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迹和历史记忆,堪称座博物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座城市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其堪称博物馆的理由。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大革命对巴黎第一批博物馆诞生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自拟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说明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

来源: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更新:2022-05-11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读材料并简答
材料一: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是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这一切美好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
材料二:张芝联主编的《法国通史》中提到过:”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用武力和独裁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秩序,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1)材料一中拿破仑说的“有一样东西”指的是什么?
(2)他们将拿破仑的一生用图例表示如下:

土伦战役      雾月政变   (         ) (         ) (        )
请你将下列历史事件准确填入对应的括号里
A、滑铁卢战役    B、建立法兰西西一帝国   C、颁布法律,进行对外战争
(3)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谈谈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1)材料四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2)史料中“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观点有?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3)材料四反映的是近代史的什么事件?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创办的著名杂志是?在哪一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到l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2分)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3分)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 动?(4分)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特区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为什么属于农民?这一发明的内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请举出一个属于广东省的经济特区,并结合材料简述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材料二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3)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透老王家事 看风雨中国】

老王家事
背景事件
1950年,为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19岁的我当兵上了战场

1952年,战场上的我收到了家里的来信,说
家里分到了5亩地还有一头牛。
土地改革
1956年,根据党中央的号召,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960年,随大伙一起出工生产,很多人都偷懒,出工不出力。

1964年在广播中听到,我国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硕大的蘑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升起。

1973年,街上很多红卫兵在批斗走资派,社会一片大乱,种地也不能进行,家里陷入困苦的境地。

 
(1)请在表格中的①②③④⑤处填上正确的内容
(2)事件①和土地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说说材料③事件有什么后果?
(4)②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指的是什么?有何深远的影响?
(5)造成 “社会一片大乱,老王家种地也不能进行,家里陷入困苦的境地”。这一事件得到改变跟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原创】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某校举办了“65年图片展”的纪念活动,下面是截取的几幅图片,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依据图片信息,请你为三幅展板分别写出主题。
(2)展板一反映了出了当时我国的基本任务、特点分别是什么?以及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展板二内容的开展历史意义是什么?
(4)通过展板三,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筑梦中国 出彩人生
材料一:从新中国“站起来”之主人梦,到改革开放“富起来”之转折梦,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之强国梦。中国人民就一直在寻梦、追梦,并为实现这些美丽的梦而努力着。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根据材料回答:
(1)“站起来”的新中国面对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扑和西方列强的封锁干涉,通过什么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生命力?改革开放“富起来”之转折梦,是指哪一重大事件?并简述其成为转折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中国梦”指什么?你怎么理解“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3)为梦想成真,为人生出彩。请你为自己设想一个好梦,并说说你为实现好梦要做好哪些准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5)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6)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改编】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放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河,北通涿郡。
——《通典》卷十《遭运》
材料二  隋炀帝特别喜欢外出巡游,从东都到江都的运河刚刚完工,隋炀帝就带着二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去巡游,为了满足船队大批人员的享受,隋炀帝命令两岸的百姓,给他们准备吃的喝的,叫做“献食”。
材料三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原文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材料四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五  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很多商业大都市。
请回答:
(1)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它目的,请根据材料一、二加以概括。
(2)今天的运河是否只剩旅游价值?请阐述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三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至少两方面)
(4)材料四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交流促进发展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5)结合材料五,试述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回顾总结历史,我们已经学习了美、日、俄、法等国的改革或革命以及政策改变带来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已经30多年了,以史为鉴,中国以后的繁荣发展需要借鉴它们哪些先进的经验及深刻的教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65年的峥嵘岁月,65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到l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2分)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3分)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 动?(4分)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权巩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 请回答歌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目的是什么?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英勇牺牲的“中华好儿女”是谁?
【探索前进】《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大地上的流行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请分别回答在“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同时我国党和政府所犯的“左”的错误在生产领域里的表现及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科技强军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各一例。
【日渐强盛】著名歌星孙楠在《五星红旗》中唱到:“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3)请回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在祖国统一事业中所取得的让中华儿女骄傲、自豪和欢呼的事件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具体事例各一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较难

初中历史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