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写出这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
(2)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列举四次侵华战争期间的两个事例,说明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西周时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古人这样描述西周的政治格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荀子》“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者独居五十三”
(1)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天下真正归谁所有?
(2)西周这项政治制度实行的目的是做什么?分封的对象都有哪些人?
(3)“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句话到了春秋的时候变成了什么?
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张老师组织了一次世界近代史“学史方法”交流活动。以下材料选自这次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丙同学喜欢搜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下面是他学习《蒸汽时代的到来》后搜集的材料,请你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
由于市场的不断扩大,手工生产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求,迫使英国进行技术革命。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18世纪60年代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来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接着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问答题
(1)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一场“商业战争”,正是由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维护正常的商业贸易才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 4分
(2)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促进了中国的向前发展。简述洋务运动有哪些历史作用? 5分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祖国遭受如此耻辱,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3分
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表达其现实主张的重要策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撰写这两篇文献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社论表达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为此做了哪些重要努力?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批准,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请回答:
(1)材料一种文件是由哪一机构通过的?目的是什么?
(2)通过该文件,英国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3)结合材料二联系你所知道的中外历史知识,请你对同一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做一简单对比。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2)其中A、B、C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3)其中发生在E的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F在三国时期被称为夷州,它就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革命和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法国虽是启蒙运动的故乡,但在拿破仑登场前,却并不是由开明专制君主统治的。因而,法国是一个极其低效和不公平的国家,以致统治机构摇摇欲坠地陷于停摆状态。正是政府的这种停顿状态,使野心勃勃、心怀不满的资产阶级有机会成功地夺得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20年前,拿破仑主持制定了一部民法典,请问这部法典体现了哪些原则?
材料二: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回答,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材料三: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通过什么事件成功摆脱了“生存危机”?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四: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在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的特点和中心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建筑是哪一古国的文明成果?图二青铜器的名称是什么?图三刻在石柱上的法典名称是什么?图四中的数字创造者是谁?
(2)材料二A中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哪部著作?作者是谁?B中的“他”是指哪一位?C中的著作被誉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爆竹”与我国古代的哪项重大发明相关?与它齐名的哪项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这两项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到了哪个大洲?
(4)综上所述,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明成果?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屡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
--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胡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
材料二
(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
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滚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活动在中原地区的沙陀、粟特、回鹘等民族,有许多就地融入了汉族社会。
--摘编自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代宋初"胡""汉"观念有何变化?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2000多年前他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重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2)你认为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3)结合材料二,谈谈孔子在教育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请列举一例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名言。
(4)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这一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这一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继承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