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战国时期各国都进行重要的变法,其中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时当时秦国的统治者是谁?变法开始的时间是哪一年?
(2)请写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商鞅变法,因触犯了贵族的利益被车裂而死,请问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请说明理由
【曙光绽放】
在屈辱中觉醒,在探索中前进。终于我们看到一线曙光,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材料一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讲话
请回答: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什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在何时?党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问题三: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大旗,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哪一事件?
问题四: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40分)
【勿忘国耻】
1840~1901年的60余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材料一
材料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温家宝200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代表了近代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依次写出三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问题二:请将下列条款内容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片进行归类: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⑤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⑥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图1: 图2: 图3:
问题三:材料二的这幅挽联是为哀悼哪位清军将领而撰写的?他在哪场战争中为国捐躯?并写出战争发生的时间。
问题四:这些侵华战争的最终结果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结合材料三分析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2分)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2分)统一于何时?(2分)
阅读材料后:(计9分)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4)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计8分)
请回答:
(1)此图是西周什么制度的反映?
(2)西周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图中第二层人从周天子手中得到了什么东西?同时他们要向天子尽什么义务
(4)西周的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路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在权利面前,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创建“我们的制度”的国家。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它颁布的目的是什么?该文献的颁布使该国的政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出自哪一法律文献?三则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南方的种植园主希望在西部的新州允许使用黑人奴隶,而在北方的工厂主希望在西部的新州实行资本主义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冲突不断升级和加剧,终于到了不用战争手段无法解决的程度。┅┅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面临怎样的危机?它采取的措施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信息?这个信息是什么?
(3)材料中的两个国家分别采用什么途径解决本国矛盾?它们这么做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
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据四川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图中反映的什么事件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请举出该事件中的一位航海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哪三大中心?
(3)依据材料三归纳,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图说历史:(根据历史图片回答下列问题,每格1分,共13分)
(1)图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 ,他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是 。
(2)图二是英国的 发明的火车机车,这项发明产生于第 次工业革命。
(3)图三的人物是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 ,以发现 和 而闻名。
(4)图四是一位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 ,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开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 。
(5)图五的人物是 ,发明的 。
(6)图六的人物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总统 ,他领导了 。
201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纪念,为缅怀革命烈士,我市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特举办主题为“弘扬长征精神,勇任历史使命”的纪念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1)小历同学不知道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请你告诉他。
(2)小史同学想走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你会建议他去哪里?
(3)小中同学搜集到下列两幅图片,它们分别反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4)通过以上活动,你认为红军官兵有哪些精神品质最值得你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运动口号
材料二:“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李长春在‘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该材料反映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发生于哪一年?结果如何?
(3)90多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请你谈谈“五四”精神包含哪些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签订于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
(2)材料一中的内容最能体现这一次侵华战争目的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二中哪一条款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4)我们可以从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集团?
材料二:“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某战地记者的报道
(2)材料二中所描述的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哪一场战役? “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三: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参战国 |
持续时间 |
卷入人口 |
参战人员 |
伤亡人员 |
直接经济损失 |
30多个 |
4年多 |
15亿 |
0.7亿 |
0.3亿 |
1805亿美元 |
(4)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