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国在农村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
事件 |
主要影响 |
1950-1952 |
|
消灭了地主阶级,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
1953-1956 |
三大改造 |
|
|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困难。 |
1982 |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
|
请将下列有关夏商西周更迭史实的表格填写完整。
朝代 |
建立时间 |
国都 |
建立者 |
亡国之君 |
夏朝 |
|
阳城 |
|
桀 |
商朝 |
约公元前1600年 |
|
商汤 |
|
西周 |
公元前1046年 |
|
|
周幽王 |
识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1分,共5分。
1.
A.《马关条约》签订的地点:马关
B.《马关条约》规定割让的领土:辽东半岛
2.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A.粤汉铁路上的军事要隘:汀泗桥
B.粤汉铁路上的军事要隘:贺胜桥
C.国民政府所在地:广州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以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为世界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表。
朝代 |
作者 |
著作 |
地位 |
东汉 |
|
《九章算术》 |
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的基础。 |
南北朝 |
贾思勰 |
第(1)问 |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
南北朝 |
第(2)问 |
《水经注》 |
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 |
明朝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
第(3)问 |
第(4)问 |
宋应星 |
《天工开物》 |
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一中对应的方框内。
A. 纺织业发达的城市:会稽
B. 南朝都城:建康
C.吴国的造船中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画像 |
||||
他们有哪些活动? |
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民族的首领,他做赞普时基本上统一的各个部落,迁都逻些,建筑布达拉宫,创制藏文,迎娶唐朝文成公主。 |
他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建立契丹国。 |
他是西北党项族首领,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懂得蕃汉文字,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
他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还仿汉文创制女真文字。 |
(1)他们是谁? |
①: |
②: |
③: |
④: |
(2)他们有哪些共同点? |
⑤: |
|||
(3)根据他们和中原政权的关系,归纳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特点。 |
⑥: |
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
事件 |
影响 |
魏源 |
编著《 》 |
开始睁眼看世界 |
|
收复新疆 |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对开放新疆有重要意义。 |
洪秀全 |
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__________ |
长中国人志气,灭侵略者威风 |
|
黄海海战 |
丧失黄海制海权 |
填图:请填出图中战国七雄的名称:
A ,B ,C ,D ,
E ,F ,G 。
提示信息 |
条约 |
时间 |
签订国家 |
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
|
|
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
|
|
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
|
|
中国同俄、英等八国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新的动力机械 |
① |
② |
新的交通工具 |
③ |
④ |
对生产力的影响 |
⑤ |
⑥ |
材料一: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全球通史》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
主要特点 |
相关重大 事件 |
代表人物 (各写两个) |
第一阶段 |
① |
洋务运动 |
② |
第二阶段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③ |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
④ |
|||
第三阶段 |
⑤ |
新文化运动 |
⑥ |
根据提示完成填表。
学派 |
代表人物 |
代表作 |
主要思想 |
|
墨子 |
《墨子》 |
兼爱,非攻 |
儒家 |
|
《孟子》 |
民贵君轻 |
法家 |
韩非子 |
|
法治,中央集权 |
道家 |
|
《庄子》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阅读表格,完成下列填空。(本小题6分)
四大文明古国 |
发源地 |
代表性文化遗产 |
古中国 |
黄河、长江流域 |
长城 |
古埃及 |
(1) |
金字塔 |
(2) |
两河流域 |
《汉谟拉比法典》 |
古印度 |
印度河流域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