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以改变政治体制为目的的革命或改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二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三条凡未经过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第六条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摘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法案条款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该法案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这场革命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影响。

(3)材料三是某历史老师根据“美国内战”这一主题制作的教学思维导图,请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帮助老师设计两个课堂教学的问题。

来源: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5-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历史课开展“近代以来的追梦”专题研学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救国梦】

材料一:

【建国梦】

材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他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富国梦】

材料三:

【中国梦】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馆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A内容是什么?请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谈谈它的影响。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3)材料三国内生产总值变化与国家推行的经济政策密不可分,请列举两个相关的经济政策?材料四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4)通过学习近代以来的追梦,你有什么感受?

来源: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5-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祖国大陆。这首诗歌《望大陆》,情深意切,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中国历史》

材料三: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1)材料一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至少列举四个史实)。

(3)根据材料三回答: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来源: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5-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思想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很高境界,在人类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材料一中的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列举三例代表作品。

材料三:文艺复兴思潮鼓励了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涌现出一批具有探险精神的航海家,他们的活动促进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人教社《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3)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

来源:2022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5-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化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必要途径,中国工业化历程曲折复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军事和民用工业。

材料二:学者王曙光认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先声,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起点。

——引自《从洋务运动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工业化实践与工业化思想》

(2)你是否赞同该学者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三:新中国头三年,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取得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国家工业化道路,对党和政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苏联的经验和作法为蓝本……以求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高军峰《“一五”期间新中国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选择了怎样的工业化道路,并分析选择该道路的背景。

来源:2022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5-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自创立以来就对国家治理、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重门第轻才学。隋统一全国后,由政府出面,采用公开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考生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按考试成绩录用。凡录用者由政府委派官职……科举制度的创立,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人才选拔权集中到中央政府。

——改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材料二:北宋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以前大大增加,宋太宗在位二十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时期科举制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君权,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科举考试必须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严格规定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应试的人只顾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试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摘编自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股取士的主要危害。

材料四:科举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科举选官因适应了统治的需要,自隋唐以来就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经过初级到高级的层层考试与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深入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统治的思想基础。科举的制度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贫富皆以苦读经书、科第成功为荣,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4)根据材料四概括科举制存在上千年的原因。

来源:2022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5-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时,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来源: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4-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9月﹣1958年10月,宁夏大事年表

1949年9月

23日,银川解放;月底,宁夏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

18日,中共宁夏省委宣告成立;23日,宁夏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952年4月

全省12个市、县共53个区、328个乡全面完成土地改革

1954年7月

23日,宁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56年12月

92.23%的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2.62%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银川市90.95%的私营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

1957年12月

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工农业生产主要产品预计指标

1958年10月

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

——根据《当代宁夏日史(第一卷:1949.7﹣1958.12)》整理

(1)依据材料,结合当时国内形势,说明宁夏上述变化发生的背景。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时期宁夏的发展变化。

来源:2022年宁夏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2-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一不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品读名言——沐浴智慧之光】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梳理线索——展现体育之力】

材料二: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线索。(至少两点)

【唱响歌曲——体悟音乐之魂】

材料三:如图是部分歌曲节选。

(3)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首歌曲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国民革命歌》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体现了北伐将士们英勇斗争的精神。

【阅读报刊——感受劳动之美】

材料四:《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0日)报道:一九六二年年底,焦裕禄来到兰考县工作时,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说:“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

材料五:《人民日报》(1972年1月27日)报道: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带着这种要为国家承担压力的高度责任感,来到了大庆……对战友说:“……同志们,摆开战场,甩开钻机干吧!这一下子可要把石油落后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了!”

(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从两位人物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来源: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充满血腥气味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著名非裔美国历史学家社波依斯估计,从非洲被掳掠到美洲的黑人,16世纪为90万人,17世纪为275万人,18世纪为700万人,19世纪为400万人……三四百年间,至少有100万至1500万黑人进入美洲各地。在黑人的故乡非洲,大概丧失了近1亿人口,其中绝大部分黑奴在被捕获、关押、运输途中因各种原因死亡。这些人基本都是青壮年男子。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四百年间”造成非洲人口大幅度减少的原因。

材料二:英国开始借助强大的工业经济力量,将印度改造成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和粮食、工业原料产地。英国的蒸汽纺纱机快速运转时,印度手摇纺车戛然而止,手工纺织业纷纷破产,陷入绝境……19世纪上半叶,印度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饥馑。目睹惨状,就连英国的一个总督也不无感伤地叹息:“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蒸汽纺纱机”出现在哪一时期?19世纪中期,印度人民民族意识觉醒,请写出这一时期的一位印度民族英雄。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殖民体系逐步崩溃的两点原因。

材料四:如图

(4)读图写出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事件。

材料五:60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非殖民化运动中,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印度、缅甸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5)综合上述材料,请就如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给出你的建议。

来源: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1865至1867年间,平均每年发生的农民起义为50余次,城市贫民起义超过16次。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纷纷侵入亚洲各国,日本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殖民的对象。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从1919年起实行粮食征收制,农民无偿地按摊派的数额把“余粮”交给国家,却很少能得到补偿。农民对此极其不满,暴动此起彼伏。

——摘编自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材料三 如表所示

1931﹣1932年美国经济指标(部分)(以1925年为100)


工业生产

工厂就业

工厂工资额

1931年3月

87

78

75

1931年9月

76

73

62

1932年6月

59

60

43

——摘编自金德尔伯格《1929﹣1939世界经济萧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日本面临的内忧外患。结合所学,指出日本为解决危机而采取的重大行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针对农民的“不满”,列宁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述美国政府解决这些经济问题的对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各国解决危机的共同策略。

来源: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唐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先进的中国文化有力地辐射到了周边国家,并逐渐成为这些国家的主流文化。

材料二:近代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融会,就其内容、层面和过程来看,大体上先是物质接触,进而制度借鉴,最后是精神交往。西学的传入以及中国人对西学内涵的了解,经历了“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据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

(1)依据材料一举出三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各一位。结合唐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3)比较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来源: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古城特里尔。当时整个德国还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之下,而特里尔市所在的莱茵地区却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较为繁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并由此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力量和进步思想。

(1)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出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1843年,马克思研究了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著作以及早期资产阶级著作家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著作,他还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国工人运动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研究。1844年,马克思提出消灭私有制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写出马克思的主张,并归纳他的研究方法。

材料三: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义正辞严地谴责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残害中国人民的侵略行径,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他们还预言中华民族必将在伟大的革命变革中崛起,成为开启整个东方世界新纪元的曙光

(3)阅读材料三,举出当时正在进行的列强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材料中划线处预言是否成真?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材料四:马克思还十分关注俄国的发展道路,同俄国的革命家和学者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发展方向。

(4)阅读材料四,结合20世纪初俄国的两场革命,对其“发展方向”加以说明。

材料五:马克思部分活动:

时间

活动

1848年

与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

1864年

参加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并被选入协会的领导机构

19世纪60﹣70年代

指导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揭露资产阶级政府的凶残面目和反动本质

1871年5月

撰写著作总结巴黎公社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5)依据材料五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并分析这一理论与工人运动的关系。

材料六:填写《自白》是马克思全家喜爱的活动,它反映了他们的信念、品格和情怀。

马克思的《自白》(部分)

①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②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③您喜爱的诗人……但丁、莎士比亚、歌德

④您喜爱的优点……纯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思画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6)马克思的《自白》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条(写出序号即可),为什么?

来源: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人们研究历史时,有多种视角解释过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西欧走出中世纪”的两种观点


视角

内容

观点一

A:

“西欧走出中世纪”受益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在大航海开始之前,西欧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促进西欧发展的科技、航海船只制造等技术大多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发明或完善的。直到19世纪,西欧才赶上并超过亚洲先进国家。

观点二

B:欧洲视角

“西欧走出中世纪”是自发的结果。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反封建的因素,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随后不断向外扩张。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观点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亚洲国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根据观点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走出中世纪”的原因。

(3)根据材料,写出观点一的视角。

来源: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图是哪一朝代的长城示意图,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写出两个理由即可)。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的《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的场景。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演,影片中的主题歌曲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很快,这首歌便深入人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据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的名称,指出与中国古代长城相比,20世纪30年代“长城”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974年10月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10米,宽5米,面积50平方米的巨幅艺术壁毯《长城》。壁毯由中国15名织毯高手以248种色纱织成,色彩悦目,展示了北京居庸关一带长城的壮丽画卷。壁毯被联合国作为重要国礼悬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覆盖了休息厅的一面墙(如下图)。

—据徐忠友《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国礼》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长城》壁毯这一礼物的深意。

来源: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2-12-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