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1840年广东海面的炮声,打碎了大清王朝的“天朝美梦”
——《复兴之路》
(1)材料中打碎中国“天朝美梦”的是什么事件? 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今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浙江图书馆公开展出多视角、全方位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特展……在浙图看来,举办此特展……对……《马关条约》签署全过程进行全面客观冷静的研究,深刻总结和牢牢记取惨败的历史教训,勿忘国耻,勿忘军耻。
——中国新闻网2015年4月20日
(2)材料二中提到的条约签订于哪次战争后?材料二提到的该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哪一条款?依据材料说明浙江图书馆举办这次特展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一一陈天华《猛回头》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湘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进冈山上朱毛会,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材料一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2)材料二这段歌谣涉及哪几个历史事件?
(3)现如今,红色旅游开展得风风火火,类似“当一天红军”的旅游体验活动已经不是新鲜事。试想当年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哪次运动?该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后期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
(3)这次运动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任写一条)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的探索历史。
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史实 |
结论 |
鸦片战争 |
使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
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3)材料一图C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4)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也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
材料二 英国煤产量示意图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大工业逐步地彻底地排弃了手工业生产,从前的大商人、手工工场主变成了工厂主,而手工工场的工人,包买商控制的手工工人、独立的手工业者、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及大量的新增工人渐渐地都变成了大工厂的工人。封建地主和一切中间阶级也受到了大机器生产的排挤。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就是建立了以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
材料四 由于资本扩张的本性,英国资本家还把目光对准了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凭借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力量,最大的商船队和船坚炮利,英国开始进行更大规模的殖民活动,拼命争夺工业所需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强行打开亚非拉许多国家的大门。
——材料三、四摘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材料五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论曼彻斯特(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请回答:
(1)请用史实证明材料一中“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790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哪一历史现象?根据材料概括该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
(5)根据材料五概括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问题?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拿破仑驰骋法国政坛和欧洲战场的那段时间被称为“拿破仑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这点可以由下面事实证明,即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等。
——恩格斯
材料二 拿破仑称帝加冕礼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1804年公布。拿破仑一世主持编制工作。它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稳定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保证了农民利用自己的小块土地。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
——《辞海》
材料四 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
——19世纪英国将军纳皮尔
请回答:
(1)试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拿破仑是哪个政权的皇帝?他“称帝加冕”于哪一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地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
(5)材料五作者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拿破仑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拿破仑最后兵败滑铁卢,说明当时欧洲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什么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满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 。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此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一事件?“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母邦”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有人这样说过: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当地的居民都来到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来淡水,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位老人坐船前来……包括妇女在内,每人都带来东西。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日记
材料三: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陆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靳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辞福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摘自哥伦布日记
(1)题干中所说的“人”和“世界”被发现的说法你认为分别指的是什么?
(2)仔细阅读材料一和图片,你认为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哪些内涵?
(3)材料二中的“当地的居民”是指什么人?哥伦布认为他们是什么人?从材料二中看出当地居民对哥伦布一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4)请指出材料三中的哥伦布关于地理位置叙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并找一句能典型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的本质的话
(5)联系一下哥伦布航行的目的,设想一下当地居民将来的命运。
(6)两个重大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一般来说,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的乐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古代各国之间常有战争发生,请举出两次不同文明之间的重要战争。
(2)说说这些战争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3)古代除了暴力冲突外,也有和平交流的方式,请举例说明。
(4)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和平往来在人类历史上是文明交往的主旋律,你认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何历史意义?
14—16世纪,对于欧洲的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开始兴起,世界开始由分散逐步走向整体。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哈姆雷特》
材料二:
材料三: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材料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哪场思想文化运动?最早发生于哪个国家?这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列举一例。
(3)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横扫法国的“革命风暴”指的是什么?英国的变革是指英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变革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档案馆有一些散落的纸片,上面写有下列内容,请你来帮忙整理:
纸片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纸片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当从此完全废止。”
纸片三:“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纸片四: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请回答:
(1) 请整理一下,上述纸片分别应该放在哪个文献档案里?(注意顺序)
(2) 纸片一所属的文献颁布于何时?由什么机构颁布?确立了何种政治制度?
(3)纸片二所属的文献是哪个机构颁布的?有何意义?
(4)纸片四所属文献确立了一种怎样的原则?
读图与简答
(1)图一人物是 ,他领导了美国 的胜利,是“美国国父”。
(2)图二人物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 ,其代表作有《 》 、《 》等。
(3)图三人物是英国的工程师 ,他改进了 ,促进了动力的革新。
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 1861年改革前,俄国不同阶级、派别提出的部分改革方案
派别 |
方案 |
地主贵族 |
只给农奴人身自由,不给他们土地,减少农民的份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负担繁重的义务。 |
资产阶级 自由主义者 |
解放农奴,农奴是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实现两个阶段的妥协。 |
革命民主主义者 |
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彻底消灭农奴制。 |
——摘编自陶惠芬 《俄国近代改革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哪个派别的方案在1861年改革中基本得到体现?写出该派别方案与1861年改革内容的两点相同之处。
(3)对于这次改革,有人说是“地主的悲歌”, 有人说是“农奴的盛宴”,有人说是俄“历史的转折”。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进人近代,欧洲文明强势崛起,法国是近代欧洲文明的重要发动机之一。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变革先导】
材料一:“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萆命。”
(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法国历史上的哪次革命运动?这次革命对欧洲和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国际歌》
(2)法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请写出这个政权的名称,并结合材料二《国际歌》的歌词内容与所学知识,谈谈这个政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精神丰碑】
材料三:“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3)法国引领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请写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和材料三伏尔泰这句话所反映的观点,并说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一所讲的“革命”之间的关系。
【巨人风采】
(4)拿破仑是法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赞他为“欧洲雄狮”,也有人骂他是“科西嘉怪物”。你的看法如何?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