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英国的霸权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以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力求用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中国的自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两大“自觉的行动”,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近代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理性化
材料一 议会决定将英国王位共同授予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作为条件,新君主接受了《权利宣言》,该宣言后来扩充为《权利法案》,《法案》包含了许多重要原则。它规定国王未经议会批准而中止法律、征税和维持常备军的行为非法;它保护议会内的言论和辩论自由。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等主编《世界大历史:1571-1689》
(1)有人认为《权利法案》是一个限制权利和维护权利的法案,依据材料一分别进行说明。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份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税收入 |
其它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商税收入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商税收入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3)材料三中的①②③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比较学习】
表1:“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有关内容
名称 项目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开始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主要成果 |
珍妮机、蒸汽机、 汽船、火车 |
电灯(爱迪生) ②(卡尔·本茨) 飞机(莱特兄弟) |
原子能、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技术 |
进入时代 |
① 时代 |
|
③ 时代 |
(1) 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1中①②③处的内容。
【论从史出】
表: 英、德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
年份 国家 |
1870年 |
1914年 |
英国 |
31.8% |
14% |
德国 |
13.2% |
14.3% |
(2)据表2的史实,推理得出结论: 。
【学法运用】
图中所示内容是王明、李建、张红同学对“三次工业革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评价。
(3)写出图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的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正是因此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促使英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3)中国的这场运动失败了,而英国的却成功了,试分别简析其原因。
(内蒙古通辽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另外,在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这场空前的科技革命,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项重大发明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给社会生产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结合科技革命,简要说出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对你的启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上述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这些历史事件分别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正、反两面概述科技革命的重要影响。
(贵州黔南州卷)(共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客车,载重达9万千克,在新铺好的的铁路上试车,时速达15千米。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条铁路;2008年8月1日中国又有了自己的第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运营350千米/小时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截止2014年12月28日,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万6千千米,“四纵”干线基本成型。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1)材料一中“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者是谁?它的发明给人类带来哪些福音?
(2)材料二中“中国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条铁路”的设计者是谁?
(3)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火车的时速由15千米提高到350千米,这种巨大的飞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社会,科技改变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材料一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东方”的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的情况下,中国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哪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用史实说明“中国成为了它们掠夺的中心”。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列举中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两项成果。
(内蒙古赤峰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钱币和陶器。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谁建立的?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他创立了一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叫什么?
(2)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巩固统治,选拔人才,隋朝创立了什么制度?
(3)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西藏和台湾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该构想的实践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材料二 2014年1月22日,《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种国际关系的“铁律”,在近现代迅速崛起的德国、日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谋求霸权,德国、日本崛起后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①举两例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充分体现了中国不追求霸权的坚定立场?
③概述我国自古以来对外交往奉行的核心思想理念。
(3)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请你提几点良策?
(贵州黔南州卷)(共10 分)晚清时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贵州籍名臣名宦不断崛起。丁宝桢(1820—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 织金)人。丁宝桢生活在中国历史发生大变局的时代,面对外面“船坚炮利”的现实,他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形势,痛斥“墨守纲常”的人。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学习西方,“精求武备”“仿照外洋枪炮之巧如法制造”,这样才能“弃我之短,夺彼之长”。他先后创办了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山东、四川机器局的创办,成为两省近代工业的开端。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丁宝桢是当时清政府中的什么政治派别?
(2)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丁宝桢的思想应是什么?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丁宝桢等人作了怎样的努力?
(3)对晚清时期的这一政治派别所开展的自救运动应如何评价?
(8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 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2 分)
(2)材料二中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2 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丞相(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实质。(4 分)
(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根据材料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