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云南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五幅图片正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缩影。请根据图片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请回答:
(1)在图一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选出的中共第一任中央局书记是谁?
(2)指出图二会议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意义。
(3)图三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4)图四会议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图五会议首次使用了哪一重要的科学理论称谓?
(5)依据上述图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的感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努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下列选项中为图②和图③人物选配上合适的称谓。

A.中国铁路之父 B.中国制碱工业之父
C.两弹元勋 D.最可爱的人

(2)图①人物领导的革命使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的名称和指导思想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
(3)图②人物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图③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图④人物在外交领域的卓越成就有哪些?(任举两例,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国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
材料二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对北大进行了教育改革。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这一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他对学生提出抱定(求学)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三点要求,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他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则,(遵)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北大还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出现流派纷呈、学术繁荣的局面,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来到北大任教,《新青年》也从上海迁到北京。
(1)在材料一中,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这一主张在百日维新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1分。略举1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蔡元培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回答2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西卷)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有效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人物或事件”进行了探究,请你来参与完成。
任务一
【知识梳理】
(1)根据表格中的类别,填写相关内容序号。
①孙中山 ②曹雪芹 ③十月革命 ④华盛顿 ⑤巴黎公社 ⑥美国南北战争 ⑦法国大革命 ⑧莎士比亚

政治家
文学家
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任务二
【观点论证】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史实,帮助他们解答。
(要求:问题1和问题2都要作答)
材料一 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州移民之父,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达几十处。同样是美国,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哥伦布发现美洲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
问题1:哥伦布是美洲的发现者,还是殖民主义强盗?
材料二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能够促进改革的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还有人认为,维新派在短短的一百多天里颁发了两百多件法令,且大部分法令都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抵制,“维新派计划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问题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环境不具备,还是维新派操之过急?
任务三 【认识升华】
(3)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两者任选其一作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国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
材料二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对北大进行了教育改革。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这一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他对学生提出抱定(求学)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三点要求,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他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则,(遵)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北大还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出现流派纷呈、学术繁荣的局面,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来到北大任教,《新青年》也从上海迁到北京。
(1)在材料一中,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这一主张在百日维新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1分。略举1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蔡元培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回答2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陈独秀及其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举出两位。
(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材料三 “第六款 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所述内容分别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什么条约?
(2)上述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不同阶层的仁人志士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具体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走向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纵观不同阶层的探索,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后期,在世界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美三国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纪录片《复兴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悲惨,暴动频繁。
材料三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862年
林肯颁布了《   A  
1865年
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
1879年
   B   研制成功碳丝灯泡
1890年
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的产品
1894年
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1)材料一种的“上谕”开启了哪一运动?运动中出现的“新气象”主要有哪些(任举两例)?该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为改变材料二中的状况,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3)请将材料三中的A、B两个空白处填充弯针。结合年表内容分析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西南宁卷)在世界各国走上近代化道路的进程中,不管是挽救危机的局部调整,还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改革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的一群改革者在维护传统的名目下,小心翼翼地迈出了“自强”的步伐。这场为“自强”而开展的运动称为什么?列举该运动中为实现“自强”而创办的任一军事工业。
(2)1895年,北京13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请写出变法维新的一位代表人物。这场变法维新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依然有90%的人口是农奴,他们饱受虐待,被随意买卖。1826—1861年间,不堪忍受的农奴发动了一千多次起义。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1861年改革,改革对农奴身份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4)1871年,明治政府派遣包括政府大部分要员在内的使节团,对欧美12国进行了历时近两年的广泛考察。这次考察推动明治政府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理性化
材料一  议会决定将英国王位共同授予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作为条件,新君主接受了《权利宣言》,该宣言后来扩充为《权利法案》,《法案》包含了许多重要原则。它规定国王未经议会批准而中止法律、征税和维持常备军的行为非法;它保护议会内的言论和辩论自由。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等主编《世界大历史:1571-1689》
(1)有人认为《权利法案》是一个限制权利和维护权利的法案,依据材料一分别进行说明。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份
农业税收入
工商税收入
其它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商税收入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商税收入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3)材料三中的①②③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云南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云南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14—1918年的战争中,交战国共计使用了45种以上约12.5万吨的毒气,造成了100多万人伤亡,其中死亡10万多人,化学武器属大规模的毁灭性杀伤武器,人们为禁止使用这种残忍的武器进行了不懈努力。后来,日内瓦议定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把化学武器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材料二

材料三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广泛地动员全国民众。……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踊跃购买国债,积极组织工厂内迁;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提高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奋工作;文化界人士组织许多救亡团体,宣传抗日;海外广大华侨节衣缩食,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支援祖国的抗战。
材料四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应该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防止和消除对和平构成威胁的因素,制止侵略和其他对和平构成破坏的行为,以和平方式,依据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和解决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化学武器最早使用于哪次战争?根据材料指出国际社会对使用化学武器的态度。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战争形势?面对这种形势,反法西斯国家在1942年初采取了什么对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请举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
(4)根据材料四,指出建立联合国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哪一次会议对联合国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英国的霸权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以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力求用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中国的自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两大“自觉的行动”,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