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山西卷)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云南卷)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下图所示为清政府颁赐的用于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金奔巴瓶”,该文物可以见证清朝加强了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辖?(  )

掣签所用的金奔巴瓶

A.新疆 B.西藏 C.黑龙江 D.台湾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以下措施标志着清代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的是(  )

A.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B.设置内阁和六部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了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下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B.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三角贸易 D.新航路的开辟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西南宁卷)鸦片战争中,数千武器落后的清军死在战场上,而英军阵亡不足百人,中英之间的巨大差距在这场战争中暴露无疑。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清朝统治者长期对外推行(  )

A.对外开放政策 B.八股取士制度
C.重本抑末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西南宁卷)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这一爱情悲剧出自文学作品(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西南宁卷)为粉碎回部贵族的分裂势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乾隆帝(   )

A.册封达赖喇嘛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设置驻藏大臣 D.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出自下列我国古代哪部文学名著(   )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率孤军坚守扬州城的著名将领史可法生活的时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末清初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

A.设立军机处 B.实行八股取士
C.制造文字狱 D.设置厂卫机构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赤峰卷)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文成公主人藏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设驻藏大臣   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赤峰卷)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塑像中的人物是泉州籍民族英雄.他面向祖国宝岛台湾,所骑战左前蹄踩着殖民侵略者的头盔。“殖民侵略者”来自(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日本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      ”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根据小题表述的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将 √ 涂黑,错误的将 × 涂黑。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率军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 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2 分)
(2)材料二中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2 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丞相(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实质。(4 分)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贵州黔南州卷)(共10 分)晚清时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贵州籍名臣名宦不断崛起。丁宝桢(1820—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 织金)人。丁宝桢生活在中国历史发生大变局的时代,面对外面“船坚炮利”的现实,他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形势,痛斥“墨守纲常”的人。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学习西方,“精求武备”“仿照外洋枪炮之巧如法制造”,这样才能“弃我之短,夺彼之长”。他先后创办了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山东、四川机器局的创办,成为两省近代工业的开端。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丁宝桢是当时清政府中的什么政治派别?
(2)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丁宝桢的思想应是什么?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丁宝桢等人作了怎样的努力?
(3)对晚清时期的这一政治派别所开展的自救运动应如何评价?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材料二  2014年1月22日,《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种国际关系的“铁律”,在近现代迅速崛起的德国、日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谋求霸权,德国、日本崛起后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①举两例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充分体现了中国不追求霸权的坚定立场?
③概述我国自古以来对外交往奉行的核心思想理念。
(3)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请你提几点良策?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谁建立的?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他创立了一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叫什么?
(2)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巩固统治,选拔人才,隋朝创立了什么制度?
(3)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西藏和台湾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该构想的实践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赤峰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钱币和陶器。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