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巨变。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
A.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 B.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
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C.拿破仑发动政变 D.反法联军攻打法国
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秦朝 | B.夏朝 | C.商朝 | D.西汉 |
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 B.蔡伦 | C.张仲景 | D.华佗 |
假如你是一位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采访的摄影记者,你可能拍摄到的场面有
①纳粹党烧毁德国国会大厦 ②纳粹党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③法西斯分子对犹太人发动袭击 ④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A.摆脱了经济危机 | B.恢复了国家经济 |
C.巩固了民主政权 | D.巩固了工农联盟 |
联合国在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决定组建联合国是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二战后,亚非拉的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获得独立。其中走上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同道路的是
A.印度 | B.纳米比亚 | C.埃及 | D.古巴 |
1945年5月1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在人们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
B.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
C.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伊战争 |
如图,以下抗议者肤色不同,使用的文字和语言不同,但他们的行动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
A.反对世界多极化 | B.反对霸权主义 |
C.维护人权 | D.争取自由、民主 |
美国的波音飞机,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我国制造。这说明
A.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平等 |
C.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
D.高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主要分为三大人种。形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 B.不同的饮食习惯 |
C.不同的心理素质 | D.不同的劳动方式 |
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如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工人阶级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