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材料二: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言论出自何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3)材料二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4)材料三中的这种政策是谁推行的?
(5)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对儒学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但现象的背后,也有着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目的是什么?
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他在《世界百位名人录》中名列前十位,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学派曾是“百家争鸣”中著名的学派之一;他的思想在战国时得到了发展,西汉时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后世尊其为“圣人”
材料二:在他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在他的时代,开始创办私学,广招门徒,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他的弟子三千,有来自贵族阶层的,也有很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
请回答:
(1)通过以上两则材料,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2分)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材料一:他创立了哪一学派?其言论收录在哪本书中?
(3)材料一:作为思想家,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材料二:作为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非常有见地的教育主张,请举出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请回答:
(1)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
(2)孔子作为伟大教育家,他对古代教育有哪些杰出贡献?请你列举他的教育名言2条。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人物是谁?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那部著作里?
(2)他在思想上有什么主张
(3)他的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
申枨(chéng),字周,春秋鲁国人。早年随孔子学习,每次和别人辩论,从不轻易让步。申枨学习很刻苦,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被称为申子。据传,申枨为避战乱,在文登隐居讲学,死后葬在城北村南。申枨等的言传身教是“文登学”的最早源泉,使文登成为颇有名气的“文士之乡”。
——摘编自山东省情网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申枨”是孔子的学生,请简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2)材料中说申枨“每次和别人辩论,从不轻易让步。”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氛围,这种学术氛围我们称为什么?形成这种学术繁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中说“申枨为避战乱,在文登隐居讲学”,这里的“讲学”讲的是哪个学派的学说?作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申枨在文登隐居讲学,你有何感想?
阅读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怀?
(4)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这位诗人得到了世界怎样的认可和评价?
活动探究:结合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本题共9分)
(1)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想一想,孔子的这三段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2)你能说出三个我们学习这一段历史后所接触的历史成语吗?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是什么?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3)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为什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内容,反映了谁的观点?
(2)反映他对学生提出的什么要求?
材料解析(16 分)。
材料一:他在《世界百位名人录》中名列前十位,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学派曾是“百家争鸣”中著名的学派之一;他的思想在战国时得到了发展,西汉时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后世尊其为“圣人”
材料二:在他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在他的时代,开始创办私学,广招门徒,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他的弟子三千,有来自贵族阶层的,也有很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
读过以上材料,请回答:
(1)通过以上两则材料,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2分)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材料一:他创立了哪一学派?其言论收录在哪本书中?
(3)材料一:作为思想家,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材料二:作为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非常有见地的教育主张,请举出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材料:岷山乡梓、柏、大竹,颓随水流,生致材木,劝省用侥。又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侵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1) 引文所说的是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
(2) 该工程是何时由何人主持修建的?
(3) 该工程的作用如何?
请先阅读下面的材料后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 据《齐鲁晚报》报道,为了让国学经典回归传统基础教育,自2009年起,我国将向海内外少年儿童设立中华少年孔子奖。
问题:(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
(2)材料一是孔子的名言,请问你读完后,对于你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4分(写出两点即可)
(3)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什么?4分
读图填史,看下图并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上图是什么时期、在什么河流上、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
(2)这项工程由哪几部分组成?
(3)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原文大意:不论气候如何变化,人们都能够避免旱涝灾害。所以成都平原没有荒年,人们也没有挨过饿,天下人把它称为“天府”。)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情况?
(2)该工程是什么时候由谁主持兴建的?建在哪条河流上?
(3)该水利工程由哪几部分组成?
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步骤一 走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图二房屋的名称各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步骤二 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哪一工程?(4分)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步骤三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