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40年代后,西方的一项科技文明成果传入中国,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这项技术是
A.电影 | B.照相 | C.报纸 | D.录音 |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你可以做些什么?
①从《申报》上了解时事 ②报考京师大学堂
③考中状元光宗耀祖 ④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A.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 )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
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
A.《民报》 | B.《中外纪闻》 |
C.《申报》 | D.《时务报》 |
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位天津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 )
A.写封书信 | B.拍有线电报 | C.发无线电报 | D.打长途电话 |
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它的出版社是中国近代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三联书店 | B.商务印书馆 | C.外文出版社 | D.教育出版社 |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留辫 | B.称“先生” | C.缠足 | D.翎顶补服 |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 )
A.洋务运动后 | B.戊戌变法后 |
C.辛亥革命后 | D.五四运动后 |
民国八年,在《申报》上可能会看到下面哪一则最新时政消息?( )
A.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 B.《新青年》创刊 |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 D.遵义会议召开 |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
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
B.1905年拍摄《定军山》 |
C.20世纪初有声电影的出现 |
D.阮玲玉等优秀演员的走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