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3年,为了争夺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英、法、奥斯曼土耳其等国先后向沙皇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大刀长矛对阵枪炮火药、封建沙俄对阵英法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而新的战争机器展现的令世人震惊的破坏力也注定克里米亚将载入史册。
材料二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海军准将培里率4艘特遣舰队开进江户湾,要求日本开国并鸣炮示威、以武力相威胁,……幕府被迫于1854年3月31日在神奈川与美国缔结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继美国之后,俄、英、法等列强也与日本签订了上述两种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 《马关条约》不啻是给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注入了兴奋剂。它不仅使日本在一夜之间获得了巨额赔款和中国的宝岛台湾岛,而且也使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看出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日本帝国主义是为整个帝国主义世界而与清政府作战的。
——《世界历史解说词》
(1)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引发了哪些改革?根据材料判断,推动这些改革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引发的改革与材料三反映的史实有什么关系?
(3)三则材料引发的改革所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冲击-反应"是中外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冲击"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古老国家的侵略;"反应"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50多年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迎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1)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日两国为实现自强,各作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这两自强运动在性质上有何差异?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2)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试举两例说明。
材料三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顾维钧回忆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不能"签字的原因。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行动。
某校八2班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
【战争探源】
材料一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战争。
材料二 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后,随即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
【战争话史】
材料三
(2)邓世昌和中国守军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战争之殇】
(3)《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观察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
【战争与启示】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结合上述材料,反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复杂的中日关系】
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二 领土问题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当盒子中的妖怪被放出来以后就很难收回,钓鱼岛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妖怪。在日本,钓鱼岛问题实际上已沦为政客们转移国内矛盾的工具。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或者外交没有成就时,就会有政客用这种敏感话题来提升政府威信,捞取政治资本。而许多不明真相的日本青年根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没有去了解历史的真相,却参加游行示威、抵制中国制造,实际上沦为政治势力任意摆弄的棋子。”
——桥本隆(日)
材料三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指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1)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2)南京屠杀行为的本质是什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的原因是什么?
(3)对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有人认为中日两国在这一年会因钓鱼岛问题再次开战。中日两国真会爆发战争吗?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并简述理由。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惨遭外国列强欺侮,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蒙难的血泪史,其中,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材料三:日本最新通过的教科书有这样一段话:“战争难以分清善恶,它不是用哪一方正义、哪一方不正义可以说明的。”还说南京大屠杀“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使发生某种屠杀,也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
(1)近代以来最先造成中华民族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史上造成钓鱼岛主权沦丧的是哪一条约?
(3)20世纪30年代,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什么?此事件中,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试举一例。
(4)材料三反映了今天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对当年日本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用中华民族遭受的深重灾难来驳斥他们的谬论。(举一例)
(5)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请为“如何办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提一条合理建议
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血泪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导致落伍于世界,一步步被动挨打?
(3)学习了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有何启示?
【近代的中日关系】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2015年4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推出《重读抗战家书》系列节目,通过诵读家书祭奠抗战英烈,让新时期的中华儿女感受民族抗战志士不屈的爱国情怀与铮铮铁骨。湖北阳新潘涛写给妻子的家书首度公开,与抗日英烈左权、赵一曼、张自忠、蔡炳炎、郝梦龄、戴安澜的家书一起被深情诵读。1940年2月,阳新小伙子潘涛率领一支新四军游击队急赴抗日前线,过家门而不入。在给妻子贾春英的家书中,他写道:国无宁日,谈何家全?抗战胜利之日,就是我返家之时。
材料三:1945年8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1分)
(2)你从阳新小伙子潘涛的家书中读到了一种什么精神?(1分)这一年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如火如荼,其中在华北地区中国军队发动了什么战役? (1分)
(3)材料三中《新华日报》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社论?(1分) 社论为什么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2分)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写出与"甲午战败割台"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材料三: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中国共产党、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材料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存放着这样一段发言:“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2014年也是农历的甲午年,请问材料一中的甲午战争距今(2014)多少年?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八年抗战指的是从哪年至哪年?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来(3)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有哪些?
从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起,至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强迫中国签订过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
(2)写出中日甲午战争后双方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
(3)写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廷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
(4)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从两幅图片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密切相关,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近年来,中日关系又被推上风口浪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中国抗击的是日本的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两次战争有什么的结果如何? 从两次战争中可以认识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松冈环是日本大阪的一名普通小学教师。自1985年后,每年“8•15”她都带领日本民间团体“铭心会”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今年3月25日,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批重要资料。这是她近年在日本走访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证言及史料,包括日兵从军日记、战时图片、侵略图、信件等。她说:“日本曾经给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这是不对的,我要让大家了解历史真相。”
——摘自新华网
(2)材料二中,松冈环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为什么定在每年“8•15”? “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不但没有反省战争罪行,而且还在不断制造中日摩擦,从中日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2014年2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我国设立这两个纪念日的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表明中国人民怎样的立场?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184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1901年被迫签订的“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2)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中国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社会性质是什么?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其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4)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要求:写出时间和事件名称,2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探索的目标是什么?
(8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三 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请回答:
(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按照时间顺序列出。
(2)材料二中“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自强”指
“变法”指
“革命”指
(3)据材料三,中国社会由“谷底”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5分)阅读下列材料
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你对材料反映的旧中国屈辱外交历史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