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完善 | B.生活习惯的变化 |
C.社会文明的进步 | D.君主权力的强化 |
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 | 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
B. | 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
C. | 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
D. | 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
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压制文人 | B.打击汉人 | C.钳制思想 | D.维护统治 |
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是在( )
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 |
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
C.乾隆、嘉庆二朝 |
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 |
从明朝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
A.专制统治日益衰微 | 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
C.皇权日益加强 | D.建立了限制皇权的有效机制 |
《诸城县续志》记载:墉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赂,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皆望风畏之。刘墉受到人们尊重的原因不包括( )
A.为官清廉 | B.以身作则 |
C.遇事敢为 | D.官吏畏惧 |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以下属于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
①废除宰相 ②设立锦衣卫 ③八股取士 ④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③④ |
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闭关锁国的政策 |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 D.军机处的设立 |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
A. | 军机处 | B. | 西域都护 |
C. | 驻藏大臣 | D. | 伊犁将军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80年代,日本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普及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这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制约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概括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3)针对材料一所反映的现状,光绪帝和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
(4)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目的。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慈禧的盲目自大 |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
清朝的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并将自己一生的主要政绩概括为“十全武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哪项应包括在其 “十全武功”之内
A.册封达赖喇嘛 |
B.设置驻藏大臣 |
C.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裁决军国大事 | B.事实上行使丞相权力 |
C.草拟审批政令 | D.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