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1)根据材料概括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2)材料二中的某人是指谁?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四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  )

A.北京 B.松江 C.刘家港 D.泉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是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郑和横渡印度洋比迭·伽马将近早80年……郑和的船队有船百余艘。人员达27000人;述·伽马仅4条船,170人;哥伦布3条船,87人……郑和远航运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伽马仅到印度,哥伦布到加勒比海地区……郑和带去“丝与瓷”,他们带去“火与剑”。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 随着下西洋壮举的停止。中国的造船业也逐渐萎缩,进而导致海上防御力量锐减。……在长远四百年的闭关政策下,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强大的远洋舰队都瓦解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勋爵来华,经过打探,马戛尔尼得出结论:大清帝国的舰队和海防设施不堪一击。
——《郑和之后中国海军如何走向衰落》
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对郑和下西洋作了怎样的评价?(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后,中国为什么没能延续海上强国的辉煌?(2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海活动,给欧洲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4)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1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在和平交往观念的影响下,足迹遍及亚欧及非洲的一些国家,给世界文明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宋代海上商贸之路

材料三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所提的“交通大动脉”在历史上的特定称谓以及为开通“这条路”做出杰出贡献的冒险家的名字,并依据材料一,概括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历史地位。(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名称。(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1分)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说说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其中一组的主题是“民族英雄”,下列图片符合题意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扩张的今天,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越来越显现出来。下列表述与郑和下西洋不相符的是:(    )

A.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B.郑和到过亚洲、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的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根据此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范围
下“西洋”
到达美洲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每次约2.7万人
最多一次l000—150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最多时17艘

 
①时间早 ②次数多 ③规模小 ④人数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以上这幅图反映的事件是什么?
(2)该人物先后几次下西洋?
(3)该事件的出发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该历史事件产生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结合下列古代对外关系的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请回答:
(1)第一组图①中六次东渡日本的唐代高僧是谁? 写出一项支撑图②中郑和七下西洋的技术条件。(2分)
(2)第二组图④中民族英雄郑成功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复了台湾? 图⑤康熙帝打败了沙俄后双方签订了哪个条约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2分)
(3)请结合图片信息,分别为这两组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的作用?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领导集体强调的“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宏大的,同时又是现实的。“中国梦”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成为外国人士谈论中国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影响的一个热词。
探究一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1)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哪条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密切了东西方的联系?
(2)明朝前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联系的航海史壮举是哪一历史事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对古代一位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下列图片中的哪一位?(  )
          
A                    B                     C                D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藩市”“藩学”,还先后在广州、  A  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以同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导致“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材料二中的A为何地?
(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远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乾隆帝的话在现实中演化成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在客观上有何积极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戚继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荷兰军队向谁投降?
(3)材料三中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试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政策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回答,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怎样的走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