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岁末,中国第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隆重推出,收视率节节攀升,今年又在全国多家电视台重播。一道独特而醒目的海洋文化景观,激起国人对相关历史的追溯。请回答:
(1)1405年,郑和率领60(或大小200)余艘船只,载着2万多人和大量物资下西洋。这向人们昭示了什么?
(2)“使人类活动的舞台逐渐由大陆扩大到海洋,相对隔绝的欧、亚、非、美洲开始联接成一个整体。”这是对世界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的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哪个国家首先开启了蒸汽轮船航行的历史?
(3)清政府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上活动带来了哪些危害?
唐宋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宋词回眸】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帮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请回答:
(1) 请你先认真阅读上面两首词,然后说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这两位作者的词风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分)
【元曲掠影】
(2) 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你知道这部著作的名称吗?(2分)
【科技领先】
(3) 图三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选自哪一经卷?(1分)
(4) 图四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为指南针传入欧洲作出贡献的人是谁?此项发明有何作用?(3分)
如图,在《隋朝运河》图中填注: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A为__ _,北至B为___ _,南至C为__ _。
(2)隋朝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其中①为____水,②为___江。
(3)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你能说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5)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对澶渊之盟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使辽兵安全脱险
②使辽得到大量的“岁币”
③是北宋的一个屈辱条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清乾隆年间,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 | B.册封“班禅” |
C.设置驻藏大臣 | D.设置伊犁将军 |
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
①扬州 ②杭州 ③广州 ④泉州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水经注》 | B.《齐民要术》 |
C.《天工开物》 | D.《农政全书》 |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西周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 B.等待朝廷察举 |
C.投笔从戎戍边 | D.投作官吏幕僚 |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摘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
材料三:
时 间 |
政 策 |
影 响 |
1700——182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到1840年中国的经济、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
清朝初期 |
海禁 |
隔离抗清武装 |
|
台湾统一后 |
设关 |
设四海关通商 |
|
台湾统一后 |
闭关 |
实行闭关仅广州通商 |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前期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为了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什么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朝完善科举制有哪些皇帝?
(2)唐太宗时,下令合并 ,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3)元朝时,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辖,实行什么制度?加强对哪两个地区的管辖?
(4)明朝的“六部”指哪六部?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是什么。
(5)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