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独立。李阳同学认为:“只要坚持司法独立,就能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请评析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以法治建设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虽然我国相关法律中都有关于社会诚信的规定,但社会诚信领域的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致使一些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因此,国家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法治建设。
(2)阅读材料二后,有人认为只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就能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请你评析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6月30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对徐才厚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并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决定给予徐才厚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及问题线索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军事检察机关依法处理。会议认为,对徐才厚严重违纪问题的查处,进一步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鲜明态度,表明了我们党坚决反对腐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全党全军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务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谈看法】中共反腐大戏连台,“打虎”行动正在深入“虎穴”,“大虎”、“群虎”一起打。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和法制建设的哪些观点?
(2)【做宣传】反腐败,无疑是“十八大”后最惹人眼球的国家政务焦点,种种迹象显示,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成为中央的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请你围绕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拟定两条活动标语。
(3)【下决心】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用三个“依然”来形容腐败形势,即“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作为中学生,今后你应怎样为抵制腐败现象做出积极的贡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5月22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发生一起严重暴恐案,造成39人死亡94人受伤。暴力恐怖案发生后,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当地警方介入案件处理,迅速高效破案。5月25日,经中央批准、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以新疆为主战场,其他省区市积极配合,开展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
材料二:暴恐活动给民族关系带来极大的危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1)结合《与法同行》有关知识,说说国家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说明了什么?
(2)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舌尖 大道理】
【地沟油去哪儿了】地沟油的合理利用:地沟油可生产生物柴油;用地沟油制备选矿药剂;地沟油可生产乙醇、沼气;地沟油变身航空油等。

⑴地沟油变废为宝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说明了什么?
【舌尖上的安全】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⑵李克强总理的"三个最严"体现我国哪一治国方略?国家重拳出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给生产者、经营者哪些警示?
⑶对餐桌上的地沟油说"不",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漫画《网络谣言》

材料二:去年8月以来,公安部在全国掀起了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热潮,北京、江苏、上海、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利剑出鞘,直至幕后网络推手,“秦火火”“立二拆四”“薛蛮子”等网络“大谣”相继被警方抓获。
(1)编造网络谣言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内容?
(2)结合材料一,谈谈网络谣言的危害性。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中的做法有何重要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具体部署。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会议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知识掌握】(1)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理解提高】(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行动计划】(3)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现,使空气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告别雾霾改善空气质量”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调查反馈】
材料一:

(1)雾霾天气频现反映了我国当前怎样的环境状况?从调查反馈中你发现雾霾天气会产生哪些影响
【他山之石】
材料二:美国早就立法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对不迭标地区和企业依法进行严惩;要求发动机生产商革新技术,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标准的产品。
上述材料信息对我国“告别雾霾改善空气质量”有哪些启示?
【身体力行】
材料三:汽车尾气也是导致PM2.5高数值的“贡献者”之一。一些市民“一边堵车骂雾霾,一边开车造雾霾”。因此,消除思想上的“雾霾”才能消除环境中的雾霾。
请你简要谈谈对“消除思想上的‘雾霾’才能消除环境中的雾霾”这句话的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身临其境明理践行
又是一个双休日,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某镇九年级学生小明开始了他的快乐生活。
(1)情景一 周六上午,小明和妈妈来到城里,准备给自己买件衣服。走到十字路口,红灯亮。小明妈妈说:"车不多,快走!"。
A.小明应该:
B.这样做的理由是:
(2)情景二 星期天下午,小明穿上妈妈给买的新衣服,高高兴兴上学去。在路上碰到同桌小强,小强喊他去上网,并说可以向班主任请假,说他们生病了。
A.小明应该:
B.这样做的理由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3月3日—1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两会期间,反腐监督、改革、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都成为了热议话题。会议结束后,某班学生就两会的热议话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A组同学:关注大会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生活中有何地位?材料一反映了全国人大具有哪些职权?
B组同学:关注反腐监督的内容
材料二:在两会召开前的网络调查中,“反腐监督”位居选项热度排行旁的榜首,成为网民最关注的话题。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
(2)材料中“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绝不手软”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权力的运行需要公众的监督,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正确途径进行监督?
C组同学:关注改革的内容
材料三:“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3)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什么要把改革作为2014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D组同学:关注民生问题的内容
材料四:两会前夕,中国网举办了互动中国特别策划——2014两会网民调查。住房、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问题均出现在得票最多的前十项中。回顾最近五六年,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成为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的日益突出,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现状?“改善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我党怎样的执政理念?民生问题,事关你我,请你为解决民生问题出谋划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3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法》
1997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004年
全国人大提出修订科技进步法,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2006年
全国人大收到1000多件意见建议,较多涉及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教育创新、转换科技成果等议案
2007年
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获得通过,加强了引导科技创新
201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

(1)一部法律历经近20年的不断完善,体现了我国实行了怎样的基本方略?
(2)从材料可以看出,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了哪些职权?
(3)从科教兴国战略角度看,新修订《科技进步法》为什么如此重视科技创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 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一些政治权利的重要渠道。同学们对网络问政了解不多,于是展开了一场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如下探究活动:
【理解分析】 
材料一:2008年,广东省给“网络问政”定性,指出要“构建充 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民主平台”,五年来,“网络问政”也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发展前行。2012年5月7日,广东省首个全省政务微博平台——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广东发布“在腾讯网正式上线。5月9日,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要推进网络参政议政制度化“被写入党代会报告。
⑴看了这一材料,小明认为,“网络问政“已经成为网民行使监督权的唯一渠道。请对小明的观点进行简要分析。
【原因透视】
材料二:2012年5月14日上午,汪洋书记率领新一届省委常委与网友交流,主题不限,广征民意。这五年是广东网络问政风起云涌的五年,也是广东网民成长最快的五年。网络问政正逐步形成一个通过网络获取民意的制度样本,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公众良性互动,推动广东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把利器。
⑵广东省为什么重视“网络问政”?
【实践探究】
材料三:十八大之后,中国网络反腐多处开花,许多高官纷纷落马,可在网民看来十分给力的网络反腐也是把双刃剑。近年来,网络谣言四起,恶意攻击不断,“误伤”现象时有发生。
(3)结合材料,请你探究,如何避免网络反腐中出现的“误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3月3日—1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两会期间,反腐监督、改革、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都成为了热议话题。会议结束后,某班学生就两会的热议话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A组同学:关注大会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生活中有何地位?材料一反映了全国人大具有哪些职权?
B组同学:关注反腐监督的内容
材料二:在两会召开前的网络调查中,“反腐监督”位居选项热度排行旁的榜首,成为网民最关注的话题。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
(2)材料中“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绝不手软”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权力的运行需要公众的监督,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正确途径进行监督?
C组同学:关注改革的内容
材料三:“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3)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什么要把改革作为2014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D组同学:关注民生问题的内容
材料四:两会前夕,中国网举办了互动中国特别策划——2014两会网民调查。住房、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问题均出现在得票最多的前十项中。回顾最近五六年,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成为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的日益突出,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现状?“改善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我党怎样的执政理念?民生问题,事关你我,请你为解决民生问题出谋划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但网络谣言、网络敲诈等网上乱象屡禁不止,黑客攻击、传播病毒、窃取信息、侵犯隐私等行为暗流涌动,2013年震动世界的“棱镜门”事件中,美国通过网络在东亚重点监控中国,这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国网络安全受制于人的严重困局。保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势在必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凑够一拨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行人过马路不看交通信号灯,也不走斑马线;推着婴儿车的老人、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随意走或停放在机动车变道路标上。由此也就衍生出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这是对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
(1)请你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认识。
(2)有人认为,只要有了完备的法律,就能杜绝交通违法现象的发生。对此,你怎么看。
(3)为解决这一现象,请从公民和国家(政府)角度各提两条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厉行法治的要求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