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到:我们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法等法律15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38件。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政府重大决策和政策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请你说说李总理为什么要强调依法行政,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会期间,中国网举办了互动中国特别策划——2015两会网民调查。“工资制度改革”“教育公平”“精准扶贫”“新增就业1000万人”等问题均出现在得票最多的前十项中。回顾最近五六年,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成为了本届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某班学生就两会的热议话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你说我说】
(1)就业、扶贫、教育公平等民生问题的日益突出,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改善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我党怎样的执政理念?
【共同参与】
(3)假如让你参与民生问题的调查,除了网络调查外,请你再设计出另一种方式。
【献计献策】
(4)请为解决“两会”关注的就业、扶贫、教育热点问题奉献你的金点子
(5)这些金点子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实现?(至少两种,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环境保护法》第6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
《刑法》第338条: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案例描述】
某电镀加工厂厂长徐某,在明知工厂废水有毒的情况下,直接将废水排放到厂外的土地上,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14年4月,某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被告人徐某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环保法修订案草案,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哪一特征?符合依法治国方略哪项基本要求?
(2)小王同学认为:案例中徐某的行为违反《环境保护法》第6条,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请评析小王的观点。
(3)请列举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你如何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至少两例,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2月靖江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几个月内,从城市基础设施到城乡面貌,从市民素质到机关作风等都有了很大改变,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围绕文明城市创建,进行调查,搜集了很多资料,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视野聚焦】
材料一:靖江市政府制定《靖江市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定期发布“红黑榜”和“老赖名单”,宣传诚信,曝光失信,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与和谐的市场消费环境。
(1)请用所学知识谈谈市政府制定“红黑榜”的理由。
材料二: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活动,设置西郊公园为法制主题公园,全民法制教育普及率超过90%。文明社会应是法制社会。
(2)文明的社会也应该是法制社会,请问这对我们市民提出了哪些要求?
【解疑答惑】
90%以上的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持支持态度,但也有个别市民不太理解,一些市民认为创建文明城市是政府的事情,和我们老百姓关系并不大。
(3)请你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一下。
【活动交流】
(4)为了更好地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同学们决定举办“创文明城市,建文明班级”的主题班会活动,你觉得通过本次班会活动有什么目的,请你为本次班会活动设立活动步骤。(要求:目的明确,语言流畅。步骤要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逻辑性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践与探究
材料一:【十面霾伏】近年来,我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多地PM2.5指数频临爆表,四川虽然地处西南,也有多个城市在重度污染城市排名中上榜,南充"榜上有名"。下图是四川某市PM2.5来源分析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材料二:【人霾之战】对于雾霾天气,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污染防治:淘汰燃煤小锅炉,推进燃煤电厂改造,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国家还加强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环保法明确规定"对拒不改正的排污企业实施按日计罚",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三;【人定胜霾】面对雾霾,很多百姓以"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等词来调侃自己无奈的生存环境和表明战胜雾霾的信心。人民网网友"论霾"说: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进一步落实治霾各方责任,消除百姓"心肺之患",使APEC蓝成为新常态,人民翘首以盼。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一反应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国家高度重视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了我国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哪一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含义是什么?
(3)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必须贯彻执行"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请回答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基本要求又是什么?
(4)建设美丽家乡,让我们不再指责和埋怨,从我做起。作为中学生,你将怎样行动呢?(至少写四条,共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参与社会实践,增强法治观念
小旭所在的探究小组准备就“依法治国”这一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一些同学以学习任务为由,不愿意参加本次活动。小旭在学校宣传栏中撰文动员大家参加——
◇动员◇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与我们每个公民息息相关。作为小公民,我们要积极投入到法治中国建设之中……
(1)小旭忙中出错了,请你帮助修改上文中的两处错误。
                                                                      
                                                                      
◇调查◇
片段一:小旭在本地新闻网中搜索到下面一则新闻——菜市场门口,一个老农就地摆摊卖西瓜。几个城管队员上前劝说老农不要占道经营,老农置之不理。城管队员一面耐心劝说,一面劝买瓜的人不要在此购买,疏导拥堵的人流。老农最后不好意思地收拾摊子走了
片段二:调查时,小旭和同学们在护城河旁边看到,有一家企业直接将废水排放到河里,河水发出难闻的气味。
(2)调查结束后,小旭和同学们制成了以下调查表格,请你帮助完成。

社会调查活动结束后,小旭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反思——
◇反思◇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更加感觉到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作为青少年,我们打算                                                                    
                                                                                            
(3)请你在空白处把小旭的打算补充完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注反腐倡廉 建设法治国家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反腐斗争的重要性。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小明读到这段话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1)大道至简:看来“有权不可任性”,党和政府是下决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请你分析材料揭示的道理。
(2)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每个公民应该有哪些积极行动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材料二: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设立“宪法日”?
(2)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有何重大意义?
(3)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从“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九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行为作了具体的要求。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小孙同学认为新守则涵盖了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各个领域的规范和要求,为青少年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公民和合格人才指明了方向。小张同学认为规定太细,讲法治单独列项没必要。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法知法 守法用法】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和路线图。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的第1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材料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有权不可任性"。
阅读上述时事材料,运用《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必须弘扬宪法精神?
(2)材料二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掘金三大热词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政府工作报告,“新”是一大感受,其中有不少提法是首次写入。
【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1)“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有何重要意义?
【书香社会】李克强指出,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为参与建设书香社会,中学生应采取哪些具体行动?
【权力寻租】李克强指出,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
(3)我国要“打掉寻租空间”“铲除腐败土壤”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于2012年l1月1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薄熙来、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2012年9月28日作出的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2012年5月28日作出的给予刘志军开除的处分。
材料二:七年级的小明是一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子女,他因家境贫困辍学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去做他父亲的工作,他父亲说,我们是少数民族,可以不上学。班主任老师说,受教育既是小明的权利,也是小明的义务。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的子女也必须上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小明的父亲终于同意他上学了。
(1)薄熙来和刘志军被开除党籍说明了第五课中的什么道理?
(2)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以上道理的内涵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同学们在时政播报中收集到了如下新闻材料
材料一:为缓解“择校热”,实现教育公平,秦淮区在南京市率先试点教师“区管校用”,推进优秀教师流动。
材料二:我国正式启动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与国际社会携手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提升中国全球治理能力。
材料三: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修订的一大亮点是公众参与和监督,其中明确规定政府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观点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4分)。
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国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依据。(  )
②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同学们收集的新闻材料中的举措是如何落实上述《决定》要求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提请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新增代考属于犯罪行为等规定;审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全国各地在这一天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其中,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备受关注。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强调,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此有人认为,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能实现依法治国。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法律知识?
(2)请运用九年级教材有关知识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4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
材料二: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的日子。泰州市围绕宣传活动的主题举行了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泰州市委书记指出,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培育法制精神,引导法制行为的重要职责,对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回答:
【小试牛刀】
(1)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以它为依据?
【我思我悟】
(2)有人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积极参与】
(3)为了宣传宪法,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请你出谋划策:策划一种活动形式并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形式:
标语:
【思维拓展】
(4)你认为在学校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厉行法治的要求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