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材料一:2013年8月22日至26日,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9 月22日一审判决,认定薄熙来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材料二:反腐败是百姓监督政府的利器,网络反腐成为百姓反腐的重要渠道,很多贪官因网络曝光而被绳之以法。
⑴薄熙来犯罪一案的公开审理,突出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项要求?
⑵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什么?
⑶网络曝光官员的违纪违法行为是行使哪项政治权利
⑷公民通过网络行使政治权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⑸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应该怎样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蕴含着新观点、新亮点、新定义,其中的几个关键词格外引人关注。
【关键词一:“政治清明”】报告提出: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1)为了保证“政治清明”我们要坚持哪一治国基本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关键词二:“美丽中国”】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3)你能为实现“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条文】
《环境保护法》第6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
《刑法》第338条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案例描述】
某电镀加工厂厂长徐某,在明知工厂废水有毒的情况下,直接将废水排放到厂外的土地上,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14年4月,某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被告人徐某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环保法修订案草案,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哪一特征?符合依法治国方略哪项基本要求?
(2)小王同学认为:案例中徐某的行为违反《环境保护法》第6条,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请评析小王的观点。
(3)请列举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你如何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惩治腐败不手软 保驾护航靠法治
2013年9月22日,昔日高官薄熙来被戴上手铐,将在铁窗中度过余生,为自己的贪婪、腐败、滥权付出代价,成为十八大之后被关进笼子的最大"老虎"。他和刘志军、刘铁男、蒋洁敏等人的下场,都证明中央动真格整顿吏治。这项重点工作,不仅是各大媒体追踪报道的焦点,也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无不拍手称快。反腐倡廉顺应了时代,顺应了民心。

请针对上述材料,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谈谈老百姓对重拳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为什么会拍手称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2014年3月9日通报,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沈培平是今年以来第4位被调查的省部级官员,也是十八大以来第22位被调查的省部级官员。近期,中纪委又对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接连落马的省部级高官,让社会各界看到了中央"打老虎"的决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什么治国方略?为什么要实行该方略?
(2)从法律的角度谈谈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王小小在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注意到现在个人买车已经成为平常事,为此,他将同学李方方家买车的相关过程记录了下来,并提出了请同学们思考并探究相关问题。
【购买】李方方一家比较了各种车型后,买了小排量的微型车,并用省下的钱买了电脑让家人“充电”,最后还都索要了发票。
(1)请选择其中的两种消费行为,简述其体现的教材知识。
【准备】在上路之前,李方方和爸爸决定认真学习“史上最严交规”。他们学习发现,有几个驾驶员违章记分要特别注意:开车打电话、发短信扣3分;闯红灯扣6分;超速50%扣12分;酒驾醉驾扣12分。
(2)结合法律知识,对闯红灯、超速、开车打电话等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行为进行评价。
【上路】李方方的爸爸在开车途中,多次发现“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几次让李方方爸爸胆战心惊……

(3)李方方准备从政府和个人两个角度就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给出合理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注社会】材料一:在今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小品《扶不扶》受到广泛好评。最后,面对老人的称赞,郝建回答:“大妈,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1)“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怎样才能不让人心倒了呢?
材料二:截至2013年12月底,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已经出台一年有余。一年多来,党中央从自身做起、从细节抓起,制定“八项规定”、出台“六项禁令”、狠刹“四风”、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系列规定的提出与落实让人们感受到中央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
(2)从材料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材料三:随着“蜗居”“蚁族”“胶囊公寓”等词语走红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房价上涨带来的压力,“马上有房”也成为近期微博讨论中最频繁出现的愿望之一。
(3) “马上有房”这一愿望折射出我国当前怎样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
(4)立足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谣言止于“治者”。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本次事件谣言也四处滋生。一些社交网络上甚至流传“江苏省某市发现类似昆明恐怖袭击一样的刀具,而且搜出二三十把,已经进入二级戒备……”。3月13日,某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对此进行辟谣,并提醒市民不信谣、不传谣。对于造谣和恶意传谣者,一经查实,公安部门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材料二 谣言止于“智者”。古人云:“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网络谣言虚拟隐藏,网民要坚持理性思考,主动承担起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
请用《崇尚法律》知识,说明如何让谣言止于“治者”?
(2)对于谣言如何止于“智者”,有网民说:我有权发表言论,但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与我无关。运用《与法同行》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律护航环保,冲破十面“霾伏”
材料一:据统计,2013 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因雾霾(PM2.5)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68 亿元。在雾霾(PM2.5)天气中,人吸入的 PM2.5 可达 5000 万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由此会增加 3.3 倍。(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市 PM2.5 构成分析)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呼吁:我国亟须对“PM2.5”的检测、治理、防控等问题制定专门法律,严格执行现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给造成“十面霾伏”天气的行为套上更严厉的“法律枷锁”。
(1)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材料一中文字和图片信息反映的问题,分析说明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内容的理解。(8 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到以下信息
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3年江苏省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检查,立案查处违法企业942家;出台了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实施意见,
保障市民依法获取污染源环境信息的权益。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6分)。
①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因为改革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③市民依法获取污染源环境信息,举报污染环境行为,这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运用所学知识,请谈谈同学们收集到的信息对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何积极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分这“四风”问题。廉政建设势在必行,如右图漫画。

材料二: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13年各级法院加大对贪污贿赂等犯罪的打击力度,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万件,判处罪犯3.1万人,其中包括薄熙来、刘志军受贿、滥有职权等大案件,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人心。
(1)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为了实现廉洁政府的建立,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3)从一批高官被依法惩处,我们青少年获得了哪些启示?(2 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3年9月22日,以“美丽重庆,非去不可”为主题的2013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重庆行活动启动。集中展现和宣传了重庆在旅游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新成就、新面貌。
材料二:2013年12月,重庆市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2017年主城区空气质量总体目标: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6%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40天以上,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
(1)结合材料一,请你介绍一些我市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
(2)为了让重庆更美,治理雾霾,需要全市总动员。请你从政府及市民角度为重庆市防治大气污染出谋划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的权益我做主】(共9分)
材料一:在福建漳州南靖县,被当地镇政府雇请来负责无公害处理病死猪肉的林某等3名工作人员,将捡来或以几毛钱一斤买来的病死猪,私自屠宰后,运往湖南、广东等地,最终流向了餐桌。短短三个月,两人竟卖出近40吨病死猪肉,案值达300余万元。此案3名主犯已被逮捕,仍有多人在逃。
材料二:2013年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明确界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法释》还对使用“地沟油”等加工食品,对“瘦肉精”等非法销售,细化了定罪量刑。明确了地沟油致人亡最高可判死刑。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林某等人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不少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利意识不强,请你告诉他们如何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背景材料: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层面,其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某校开展时事学习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如下一些材料:
【经济】材料一 国家一方面,进出口总额要增长7.5%左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政治】材料二 国家要强化监督,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文化】材料三 国家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1)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上述材料?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什么价值目标?并说明理论依据。
(3)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需要每个人努力,在圆梦的道路上难免有困难,遭受挫折。作为中学生,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战胜挫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新华网2013年8月22日专电,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等“谣言推手”被公安机关依法刑拘。“秦火火”等人肆虐网络、掘金多年,不断炮制出谣言,而网民盲目“信谣传谣”则成为推动“秦火火”的助燃剂。
材料二 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9月29日公布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入罪标准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据悉,本解释于2013年9月30日起施行。
(1)请你谈谈网络谣言的危害?
(2)“谣言推手”被警方依法刑拘说明了什么?
(3)针对网络谣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厉行法治的要求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