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阅读窗
“乐圣”贝多芬的故事
“乐圣”贝多芬成名后,许多贵族拼命(     )地想结识他。但是贝多芬性格倔强,,对那些依仗权势的贵族格外(     )鄙视。
一次,贝多芬应一亲王的邀请,参加一个音乐会,并将在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音乐会在亲王的庄园里举行。那天天气十分寒冷,并且下着倾盆大雨。
贝多芬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起著名的《月光曲》。沉静幽雅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优美的乐曲使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不是在风雨中听演奏,而是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
这时,有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来,声音越来越大。贝多芬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声音的干扰,他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起来高声说道:“我绝不能为这些蠢猪们演奏!”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但不干涉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却大声训斥贝多芬,以亲王的威势欺压贝多芬。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不可遏,对亲王说:“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靠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贝多芬说完,离开了音乐厅,顶着风雨,拂袖而去。
(1)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另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2)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写下来,再读一读。
(3)仔细阅读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乐曲   (   )月光     (   )旋律
(4)仔细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沉静幽雅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优美的乐曲使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不是 风雨中听演奏,而是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认真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儿子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上几杯鸭溪窖酒。这是儿子生前爱喝的,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毅,强悍。
每月都要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圆,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小刚替他给这个自称“解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姻,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这两个月来,    汇款照样来,        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揣上积攒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
(1)标题“儿子”二字是指(     )。
A.老人的亲生二字                      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
C.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          D.泛指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
(2)这篇报告文学的主人翁是(     )。A.老人    B.儿子    C.“儿子”   D.小刚
(3)在第3自然段的“——”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是(    )。
A.虽然 然而 但 却              B.于是 虽然 却 但 
C.可是 虽然 但 却              D.可是 如果 但是 就
(4)对主人翁的刻画,文章运用的写法是(   )。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D.行动和心理描写
(5)“老人的心温暖了”是因为                                                      
(6)“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7)你对文中的“儿子”是怎样评价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莱茵河
①莱茵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穿过德国东部,流入北海。长约二千五百里。分上中下三部分。从马恩斯到哥龙算是“中莱茵”,游莱茵河的都走这一段。天然风景并不异乎寻常地好,古迹可异乎寻常地多。尤其是马恩斯与考勃伦兹之间,两岸山上布满了旧时的堡垒,高高下下的,错错落落的,斑斑驳驳的;有些已经残破,有些还完好无恙。这中间住过英雄,住过盗贼,或据险自豪,或纵横驰骋,也曾热闹过一番。现在却无精打采,任凭日晒风吹,一声儿不响。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保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仿佛自己已经跳出了这个时代而在那些堡垒里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游这一段儿,火车却不如轮船,朝日不如残阳,晴天不如阴天,阴天不如月夜——月夜,再加上几点萤火,一闪一闪的像在寻觅荒草里的幽灵似的。最好还得爬上山去,在堡垒内外徘徊徘徊。
②这一带不但史迹多,传说也多。最凄艳的自然是脍炙人口的声闻岩头的仙女子。声闻岩在河东岸,高四百三十英尺,一大片暗淡的悬岩,嶙嶙峋峋的;河到岩南,向东拐个小弯,这里有顶大的回声,岩因此得名。相传往日岩头有个仙女美极,终日歌唱不绝。一个船夫傍晚行船,走过岩下。听见她的歌声,仰头一看,不觉忘其所以,连船带人都撞碎在岩上。后来又死了一位伯爵的儿子。这可闯下大祸来了。伯爵派兵遣将,给儿子报仇。他们打算捉住她,锁起来,从岩顶直摔下河去。但是她不愿死在他们手里,她呼唤莱茵母亲来接她;河里果然白浪翻腾,她便跳到浪里。从此声闻岩下听不见歌声,看不见倩影,只剩晚霞在岩头明灭。德国大诗人海涅有诗咏此事;此事传播之广,同这篇诗也有关系的。这座岩现在是已穿了隧道通火车了。
③哥龙从甲板上看教堂的钟楼与尖塔,这儿那儿都是的。虽然多么繁华一座商业城,却不大有俗尘扑到脸上。英国诗人柯勒列治说:“人知莱茵河,洗净哥龙市;水仙你告我,今有何神力,洗净莱茵水?”
④那些楼与塔镇压着尘土,不让飞扬起来,与莱茵河的洗刷是异曲同工的。哥龙的大教堂是哥龙的荣耀;单凭这个,哥龙便不死了。这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建筑在一二四八年,到一八八零年才全部落成。欧洲教堂往往如此,大约总的钱不够之故。教堂门墙伟丽,尖拱和直棱,特意繁密,又雕了些小花,小动物,和《圣经》人物,零星点缀着。近前细看,其精工真令人惊叹。门墙上两尖塔,高五百一十五英尺,直入云霄。哥特式要的高而灵巧,让灵魂容易上通于天。这也是月光里好看,淡蓝的天干干净净的,只有两条尖尖的影子映在上面,像是人天仅有的通路,又像是人类祈祷的一双胳膊,森严肃穆,不说一字,抵得千言万语。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不高兴,不振作,本文指古堡没有了旧时的兴盛热闹。 (       )
②没有损坏,没有残缺。                            (       )
③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                (       )
(2)把第1段中写作者乘船观看古堡时的感受的句子画上横线。
(3)用“       ”画出文中过渡句。
(4)第三自然段作者引用柯勒列治的诗句的用意是(   )
A、表现莱茵河水清澈            B、突出莱茵河的古老传说
(5)“哥龙大教堂是哥龙的荣耀,单凭这个,哥龙便不死了。”这句话表现了(  )
A、哥龙在莱茵河畔的显著地位    B、哥龙大教堂在哥龙的重要地位
(6)“虽然多么繁华一座商业城,却不大有俗尘扑到脸上”这句话写出了哥龙        的特点。
(7)第一自然段主要描述了                          
(8)第四自然段写莱茵河畔的建筑,主要写了什么?其特点怎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威尼斯的小艇(选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话的结构形式是          ,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
(2)最能表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一个词语是:                   
(3)第一句在这段话中的作用是:                             
(4)“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这一句从侧面说明了什么?
                                                                   
(5)这段话从哪个方面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漫游。
天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会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1.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这种估计显然错误”中“这种估计”是指什么?
                                                                     
3.文中多次说到队员们严重缺氧,除表明条件艰苦外,还有什么作用?
                                                                     
4.“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请结合全文回答,队员们在攀登中会遇上哪些痛苦?
                                                                     
5.文中引用了《埃非勒士峰探险记》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什么?
                                                                     
6.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登山队员”一词,如果去掉“中国”一词,好不好?
                                                                     
7.第四自然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文回放。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1)“居然”是       的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体会到                      
(2)“小家伙”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                     
(3)这段文字描写了         的情景,出现这种情景是因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并回答问题。
王羲之刻苦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于公元321年出生在山东琅邪的临沂,王家是当地的高门望族,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收藏了很多书,又酷爱书法。自幼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王羲之非常喜爱读书习字。4岁时,他就爬到桌子上,让父亲教他练习写字。7岁时,他的字就已经写得很像样子了。 他从小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练习书法,写不好了,就重来。他像着迷似的。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到树荫下去乘凉,而王羲之汗流浃背,还不肯休息;冬天三九严寒,人们都围坐在火炉旁取暖,而小羲之练字练得小手冻得红肿也不肯罢休。就这样连吃饭的时候也要拿筷子当笔,拿饭桌当纸,练个不停。他还时刻在揣摩字的结构,手指不停地在裤子上划,久而久之把裤子都磨出了个洞。他每天在庭院里的池塘边练字,在池塘里面洗笔,天长日久,那小池塘的水都变成黑色的了,家里人称它“墨池”。就这春去冬来,年复一年,他终于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然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锲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
联系上下文,说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哪几方面写王羲之刻苦练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表现王羲之刻苦练字的精神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给短文分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了这篇短文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qiǎo  qiāo)然流露出(   )、(   )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又让人觉得(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按原文填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转瞬即逝
耐人寻味
(4)用“   “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5)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
150多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不断地在世界各地疯狂地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了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聚众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居住的商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上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池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2天,才把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销毁鸦片的正义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种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光辉一页。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掠夺——(      )企图——(      )
阻挠——(      )义愤——(      )
钦佩——(      )疯狂——(      )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拍着手叫痛快。形容人们因正义得到伸张,公愤得到消除时的高兴愉快心情。(      )
(2)全天下的人都知其名声。形容很有名气。          (      )
不改变意思,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1)人们无不拍手称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表示林则徐决心禁烟所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精彩赏析阁。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 仔细读这两个语段,摘抄你认为可以积累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 分别写出每个语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用“____”画出这段话中描写实物的部分,用“  ”画出想象的部分。
(4) 在第1自然段中两处用了“清幽”,第一次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说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                  ____。
(5) 在第2自然段中分别写了兄妹俩“听、看、想”的情景,从中表现了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_。
(6)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60字左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快乐阅读
蜜蜂的赞美
全世界的小虫儿,人类赞美得最多的,大概要推蚕、蚂蚁、蝴蝶、蜘蛛、蜜蜂这几样东西了。
人们赞美蜜蜂,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上、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这(    )因为蜜蜂能够酿蜜,(    )因为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酿蜜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差不多要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看了这个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么能不对世界上这种既普通又神奇的小昆虫,产生由衷的赞美呢
16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比喻来赞美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方式称做蚂蚁的方式,把主观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里和田野上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鲁迅先生在他的书简里面,也曾告诉青年人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
蜜蜂,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美之种酿蜜的方式,更使人想起了很多成功的学习 、工作和经验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更丰富了。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的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    )人们还可以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枣花蜜或者苜蓿蜜,(    )在蜜糖中已经再也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枣子花、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多么令人称道的酿造方式,多么令人赞美的辛勤!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歌颂——(      )倘若——(      )
上乘——(      )浓郁——(      )
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的启示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乐山大佛
我跟妈妈游览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
那天,我和妈妈乘船去乐山,船在江心航行,从船上(远眺 仰望)乐山,只见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根本望不到大佛的影子。
过了一会儿,轮船驶到大佛山脚下,我抬头(远眺 仰望),只见山上已经有许多游人往山顶攀登,一转身,我看见了大佛,他像个卫士,守卫着祖国的山河。远远望去,我感觉大佛虽然很大,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神奇。
轮船靠岸后,我们改乘汽车,驶过层层梯田,茂密的森林,来到了大佛脚下。这时,我仰头一望,不由得惊叫起来:“呵,真是名副其实的大佛,他的头快碰着天了。”
妈妈拉着我的手,随着人流,一步一步地向大佛顶攀登。不大一会儿,我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腰酸腿疼。但是,一股好奇心驱使我不停步地往上爬,我和妈妈终于登上了大佛顶部。大佛脑袋可真大!他那庄严的模样,使人顿生崇敬之情。大佛头上有一圈圈头发,那是石头雕凿成的,好像一个个旋涡。大佛的一只耳朵,大约有两个大人接起来那么大。耳朵眼儿比大碗口还要大,小孩子都能钻进去。他那大鼻梁犹如高高隆起的一座桥梁。圆圆的脸蛋有钟楼那么大。又宽又大的嘴巴足有一米半,嘴角微微向上翘着,显得那么和善、神奇,嘴角微闭,似乎在沉思什么。再看大佛的上身,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他的大腿七八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大佛的脚面上能站一百多人,脚指甲上能停两辆汽车。
在凉亭里休息的时候,我问妈妈:“这大佛是怎么凿成的?”妈妈说:“我国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无穷无尽的。这大佛是他们用双手一锤一锤雕凿出来的,是多少人的血汗结晶啊!”我想,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一定要好好保护他。
(1)在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上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句?模仿这个句子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描写乐山大佛外貌特点的句段。作者抓住了大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处外貌描写,请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4)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      )、(      )。
(5)照样子,找出文中的叠词。
①如:整整齐齐(      )
②如:商量商量(      )
③如:一条条(      )
(6)文中加点的词“血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文章的中心。(      )
A.作者游览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
B.作者通过游览乐山大佛,感受到了我国文化悠久,历史遗产丰富,从而表达了敬慕和爱护历史遗产的思想感情。
C.作者通过游览乐山大佛,感受了我国优秀的历史遗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快乐阅读。
做一只永不放弃的蜗牛
周杰伦从小喜爱音乐,三岁开始练琴,整个童年的日子都是在钢琴边度过的。高中毕业后,他到一家餐馆打工。
1997年,周杰伦参加了《超猛新人王》。表现并不算好的他以外得到了吴宗宪的垂青。他和周杰伦深谈后,决定聘用周杰伦到自己的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制作助理。
制作助理的工作,周杰伦做了一年多,表现突出。于是,在1999年的一天,吴宗宪将周杰伦叫到办公室,郑重地说:“阿伦,给你十天的时间,如果你能写出五十首歌,而我可以从中挑出十首,那么我就帮你出唱片。”
周杰伦兴奋不已,跑到街上买回一大箱方便面。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后的努力。那段时间,他几乎是一首就一首地创作,每天他疲惫的时候,就在角落里打个盹,醒来后继续下一首歌曲的创作。就这样,仅仅十天时间,他真的拿出了五十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写得漂漂亮亮,谱得工工整整。
仿佛一夜之间,华语流行歌坛几乎被周杰伦一个人的声音统治了。他从一名餐厅服务员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当红小天王。周杰伦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说:“明星梦并不时、是遥不可及的,只要你肯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做。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不服输的结果。”
周杰伦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音乐人,而非昙花一现。的确,一个人不想做退却的懦夫,就应该像那首歌中写的那样,虽然有时背负重重的壳,却也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每天他疲惫的时候,就在角落里打个盹,醒来后继续下一首歌曲的创作。”从这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 )。(可多选)

A.睡觉可以给周杰伦带来创作灵感。
B.周杰伦的生活很没有规律。
C.创作是艰辛的。
D.周杰伦的生活条件很苦。

E.周杰伦的成功并非偶然,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为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周杰伦从小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音乐天赋,( )妈妈就培养他学习弹钢琴。
(2)( )周杰伦经历了失败,( )他一直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我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1)这是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中的歌词。这是一首励志的歌曲,是以( )为素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 ),这也正是周杰伦自己的人生写照。
(2)歌里有一句“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阅读
自然之道(节选)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  
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和向导的心情完全不同,找出这些词。
我们的心情:                                                     
向导的心情:                                                  
理解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句话里有两个意思相同,分别是(       )和(         ),作者连用这两个词,可见“我们”的行为(                )。
“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中的“自然之道”是指________
                                               
违背自然之道的结果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阅读。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棵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没来这儿倒垃圾,[  ]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坛增美添色。
春去夏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    )      慷慨——(    )      奉献——(    )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________,________。
②第2自然段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挑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花苗。
③以前,人们把这儿当垃圾堆,后来看到这儿变成了________,人们不但不往这儿倒垃圾,而且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使这里的景色变得更美了。
④第2自然段中的“好主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5)请写两条环境保护方面的标语,教育人们要保护植被,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说明方法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