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精读和泛读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要学会泛读。
泛读就是大略地读。泛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泛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泛读又是精读的基础。通过泛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
怎样进行泛读呢?
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于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似的快速阅读方法。
为了提高读书速度,泛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
当然,泛读也不是读完了事。每次泛读完毕,也应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一下读物的内容。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浩如烟海
一目十行
(2)文中第四自然段是 句(A.反问B.设问C.疑问),在文中的作用是 。
(3)什么叫精读?什么叫泛读?简要写在下面横线上。
阅读短文,再做题
松鼠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数枝底下,或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的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是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叉中间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数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她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松鼠常吃的食物是松子、榛子和橡栗,有时候也吃鸟蛋。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常常直着身子做在树枝上,用前爪捧着往嘴里送。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塞到老树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冬天,它们有时候也用爪子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雪底下的食物。
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画笔,皮可以做衣服。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小动物 ( )的小眼睛 ( )的积雪
( )的小面孔 ( )的日光 ( )的夏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带点的字或词,然后写出带点字的部首和意思。
敏捷:
玲珑
追逐嬉戏
(3)按文章的内容填空。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 ),再( ),然后( )。这句话写的是小松鼠( )。
(4)这篇短文介绍了小松鼠的( )、( )和( )。
(5)读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树枝底下。
②它们带着儿女住在搭好的窝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 书 同 行
岁月如歌,留下的是成长中最美的音符,凝聚了我与书结下的不解之缘。
三四岁时,懵懂的我开始在书的世界游历,五彩斑斓的图画世界是我的第一站。多样的图画或是搞笑,或是美丽,或是精彩。就这样,我的童年在图画带给的欢乐中开始了。
七八岁时,我在童话的王国里翱翔。我曾眷恋在灯火通明的王宫中,看灰姑娘轻盈的舞姿;我曾停留在人山人海的街道上,笑皇帝赤裸的新装;我曾站在冰天雪地的道路上,叹小女孩可怜的命运。
十三四岁时,我又到了另一片天地--武侠世界。在那里,有金庸笔下的英雄气概,有古龙笔下的儿女情长,有黄易笔下的神幻离奇;在那里,有萧峰的豪迈,有郭靖的情意,有项少龙的离奇经历。
十五六岁时,我又开始了新的方向旅程--到哲理王国中游弋。一段段哲思,一个个故事,蕴藏着无限做人的道理……我聆听了毛主席的教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孔子告诫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文天祥正气凛然地叮嘱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八九岁时,成熟的脚步与我渐行渐近,我的路线也有所转变--到新闻天地纵横。我了解到中国的突飞猛进、蒸蒸日上,又了解到英国的近现代史,还了解到美国的霸权主义,更了解到日本右翼的反动势力。在书中我日渐成长、日渐成熟。
成长如花,只因书的浇灌而变得娇艳。书与我结伴同行,我愿书与我一同成长,我也愿与书共伴一生!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眷恋( ) 凝聚( ) 人山人海( )
教诲( ) 叮嘱( ) 突飞猛进( )
(2)作者写了他五个阶段的“与书同行”,他在这五个阶段主要读了哪些类型的书呢?
三四岁:__________ 七八岁:__________ 十三四岁:__________
十五六岁:__________ 十八九岁:__________
(3)作者在第3自然段说到了哪些童话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赏析屋。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________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________你看过多少遍。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__________,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过头来__________________,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______________,并从中找到____________。做完这些,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我会____________,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__________同船而行。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新东西”指的是什么?从选段中找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梳理一下作者的读书方法,概括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的读书方法给你什么启示?
带着问题来读书。
(1)《渔夫的故事》是一篇__________(A.神话传说 B.民间故事),选自《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
(2)故事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拥有________的人,才是真正________的,才是不可战胜的。
按原文填空。
他的马________________,赶车的本领________,盘缠带得________,走得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 楚国。
课文学得怎么样?考考你。
田野献上金黄的( ),枫林举起火红的( ),蓝天飞着洁白的( ),大海奏起( )的乐曲。13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祖国妈妈的生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美好的日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上“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乌龟和水井
一只乌龟在陆地上散步,路过一口水井,想到井边喝水。水井提醒乌龟说:“喂,伙计,请离得远一点,掉到我这儿是很危险的。”
乌龟笑着说:“什么样的江河湖海我没到过,不怕你这小小的一口水井。”
水井对乌龟说:“我这儿的环境与那儿不同。”
“什么相同不相同,还不都是水,我下去给你看看。”说着,乌龟“扑通”一声跳下了井。
乌龟跳到了井里,一会儿就明白过来,他再也无法爬上来了。
1.这篇短文共有( )小段。
2.“我这儿的环境与那儿不同。”这句话中,“这儿”指__________________,“那儿”指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意思是(用“√”表示)
(1)水井能关心帮助乌龟。( )
(2)不区别情况,不听别人劝告,是没有好结果的。( )
(3)骄傲自大是不对的。( )
阅读乐园。
火红的枫叶
今天,我们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每当我拾起一片枫叶的时候,总以为找到了最红的。然而不久,我又找到一片更红的。
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它的样子也好看,就像我小小的手掌。
我把这最红最红的枫叶贴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再写上一首小诗,做成一张贺卡,送给我的老师。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记得今天是老师的节日。
1.填量词。
一( )图画 一( )小诗
一( )贺卡 一( )枫叶
2.请你用“________”画出文中描写枫叶颜色最红的句子。
3.你会在送给老师的贺卡上写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很多人都爱鱼,但是这位青年爱得很“特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然后游到纸上”,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以下哪个成语来概括?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打上“√”。
A.心领神会 B.胸有成竹 C.跃然纸上
(3)“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
A.他和金鱼一起游泳,好像融合在一起了。
B.这句话充分表达了青年人的忘我状态。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笔中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了一起。
(4)用自己的话谈谈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法布尔的故事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法布尔是法国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
他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不在乎。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美梦中惊醒过来。
法布尔在普温斯敦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蟋蟀的叫声,于是就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工夫,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 )了邪! 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蟋蟀。
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 )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19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 循着——( )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3)照样子写词语。
例:如痴如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从画线处找出几个描写罗丹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春蚕到死丝方尽
镭的发现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全球的科学家。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她虚怀若谷,待人谦逊。爱因斯坦曾经说:“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倾倒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躲避蜂拥而来的记者,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跑到乡下,他们在一间渔民的房子里住下了。可是,记者的本领是能够无孔不入的。一天,一个机灵的美国记者突然在那间农舍的门口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妇人,那妇人正坐在石阶上拿只鞋往外倒沙子。记者定睛一看,正是居里夫人,便庆幸自己命好,赶忙掏出笔记本,希望居里夫人说点可供发表的话,没想到居里夫人只说了这么一句:“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居里夫人有一个信念:科学属于人类,我发现了镭,应将它贡献给人类。听说镭的射线可以治疗某些癌症,居里夫人毫不犹豫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布于众。1906年,居里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还把她和居里共同提炼的那一克价值百万余法郎的镭,贡献给物理实验室。有人劝她为了两个女儿将来的生活可以舒坦些,还是留给她们吧。居里夫人认为,重要的不是留给孩子们谋生的费用,而是留给她们一种可贵的精神武器。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女儿都成为很有作为的人。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辛劳而有为的一生结束了。居里夫人生前是非常喜欢春蚕的,看到蚕儿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桑,吐出的却是纤细晶亮的丝,她感动了,她觉得自己也似乎化为了一条春蚕。回顾居里夫人的一生,她确实是一位具有春蚕品格的伟人,她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若谷 无孔( )( )
待人( )( ) 似曾( )( )
(2)居里夫人有一个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为什么喜欢春蚕?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1895年的一天夜里,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室里,拉上物理实验室厚厚的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因为实验要求不能有一丝光线。
伦琴摸黑顺利做完了实验。但是,在冲洗才做完的实验照片时,他发现放在放电管旁边的一盒照相底片曝(bào)光了。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他觉得其中必有原因。为了找出原因,他又拿出一盒新的密封的照相底片,仍旧把它放在老地方,重新做了一次实验,结果,底片又一次曝光了。这下,他认为一定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暗中作怪,使照相底片曝光。
为了找到这束看不见的光,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他又用这束看不见的光去透视其他物质,惊喜地发现这种射线还能穿过铜、铁、木头和皮肤等等。
这天,他的夫人见他十几天没有回家,来看望他。伦琴笑眯眯地把夫人拉到仪器旁,把她的手放在暗盒里,然后用放电管照射了几分钟。
分钟后底片冲出来了。伦琴夫人一看,吓了一跳。原来,照片上是手的骨骼,像人体骨骼标本一样。
伦琴( )发现了这种射线,( )还不了解这种射线的本质,就给它取名为“X射线”,又叫“X光”。后来,X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无损伤检测。
1901年,伦琴作为物理学家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伦琴终于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光”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近义词找朋友。
责备——( ) 违背——( )
(2)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__(A.选择 B.假设)关系的句子,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3)选文中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崇拜程度。
(4)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