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忆江南》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春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
《春晓》和《村居》都是描写(      )季节的古诗。

来源:2014年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练习题(1)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会做。
堆雪人
寒风吹,雪花飘,堆个雪人个子高。
我给雪人穿单衣,外面又套大棉袄。
太阳公公怕他热,把他的衣裳全脱掉。
光着身子还冒汗,越流汗水个越小。
1.选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       小       热 
大——(    )     低——(    )     冷——(    ) 
2.与“高”韵母相同的字有哪些?  
小     飘     热    袄     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读做做。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志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积少成多。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悉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连一连。
王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居易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高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链接台。
九月九日山东兄弟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②忆:想念。③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④异乡:他乡、外乡。⑤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⑥逢:遇。⑦倍:格外。⑧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⑨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古诗,用“_____”画出不理解的诗句,然后对照插图,或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弄明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解释划线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月霜满天
                           啼                              
                                                               
(2)江枫渔火对愁眠
对愁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
《菊花》这首诗中,(                     )这一句点出了作者喜爱菊花和对菊花历尽风霜后才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诗句,选择加点字的含义。
1.相看两不厌。(    )
A.满足           B.憎恶          C.因过多而不喜欢
2.湖光秋月两相和。(    )
A.不分胜负             B.平和           C.和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赏析。
(1)下列选项中对《龟虽寿》鉴赏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下列选项中对《观沧海》鉴赏不正确的是(      )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青苍色,故称“沧净’。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对大海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远征乌桓胜利的决心,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题为《观书有感》,但全诗不着一”书”字,全篇借景喻理,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B.首句将书比作半亩方塘,“鉴”为镜子,意思是读起书来感觉特别清晰明白。
C.后两句为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含有丰富的哲理。
D.此诗写得深沉含蓄,将明白的道理蕴涵在深刻的描写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诗歌意境鉴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