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今,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听CD,看VCD,唱卡拉OK……要是你的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连接上了贯通全球住处的高速公路,还可以在家中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那才真叫“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呢!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例:(听)广播
(      )电话    (      )电视    (      )歌曲
(      )电灯    (      )院子    (      )传真
(2)文中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你试着补上几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计算机五十年后将会是什么样的,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将会起怎样的作用?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拓展阅读。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在文中的[    ]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煮书”的“煮”具体含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________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引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4.和下面例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      )
例句: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

A.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B.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C.肚子里词多了,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D.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

5.短文中爷爷把书籍比作人类的“精神食粮”,除此之外,关于书籍的比喻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书籍的两个比喻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对你今后的语文学习有什么重要的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写一写阅读后的心得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小斌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            比作“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把         比作“土草香”,把             比作“草根”、“草茎”,把                  比作“翻草、反复咀嚼”。
◆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这篇短文对你读书有哪些启示?试着写一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仔细读课文,根据“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这句话回答问题。
(1)“三贯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中“贯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会三种本领的人。(  )
③21世纪的人才是一种综合型人才,是适应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照样子,写词语。(不少于四个)
依依不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饥肠辘辘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敛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连连叫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窥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3自然段,用“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反问句。
(3)按要求改写句子。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变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不保护环境(节选)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任意排放“三废”。每年,全世界________空中的有害废气总量有6亿多吨,________的废水有4200多亿吨,废渣的________量也十分惊人。1873年以来,西方社会仅死于大气污染的就有一万多人,患病者就不计其数了。水污染就更严重了,世界上主要的水体都不同程度受到“三废”的污染,甚至南极的企鹅体内都检查出毒性很大的多氯联苯等化学物质。巨大的污染,使得海洋生物大量减少,许多鱼、贝类濒临绝迹。日本的大阪湾曾以盛产鱼虾著名,如今在这里作业的渔民,拖出的渔网中,垃圾比鱼还多!
工业和城市过分集中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重要原因。如日本,70%的工厂挤在2%的国土上,1%的国土生活着25%的人口;美国东部地区1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全国制造业的70%和近一半的人口,使这些地区成了世界上有名的”公害地区”。城市人口过分集中带来的垃圾、污水、废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也尤为重要。
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严重加速了地理环境的恶化。如美国和俄罗斯出现“黑风暴”,就是因为森林草原被毁以后形成裸地,大风一起,尘沙飞扬,天昏地暗。墨西哥城在80年中下沉了9米,就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
破坏环境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但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它有自己的原则,谁违背都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1) “三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大阪湾拖出的渔网中,垃圾比鱼还多”说明________对海洋的污染。(4分)
(2) 第2自然段话空格出应填的词语是(  )。(4分)

A.排入-排放-排弃 B.排放-排弃-排入
C.排放-排入-排弃 D.排弃-排放-排入

(3) 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线部分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4分)
(4) 地理环境有自己的原则,谁违背都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墨西哥城过量抽取地下水所造成的惩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 请围绕“假如不保护环境”展开想象,写一段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书如吃饭(节选)(10分)
雷抒雁
可对我,读书确如吃饭。吃饭,一日三餐,不能简略;读书,是和吃饭一样,不可忘记、不可马虎、不可一日荒过。
我的居室,书之外,少有长物。桌上、几上、厨上、厕上、床上,随处都有书。入睡之前,睡醒之后,都是读书的好时间。有时,偶尔失眠,便又开灯看书,直至倦极入睡。如厕,则有一些简短已成独立单元的书,摆在那里,一次读完一个单元。
读书可以增智、明理、添趣。常常为一件事、一通理,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心里豁然开朗,独自傻了一般,抚掌不已。过去总听人说,读书有“不用之用”,看似闲书,却养神养气,延年增寿,如今信然。
我说读书如吃饭,其实是一要养成读书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当代人,较为注重功用,急功而近利;据说,现在又是快餐时代,一切都讲究“快”和“实际”。用“读图”、看电视、上网代替阅读。一本书,十多万字,数十万字,字字过目,行行过脑,太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没有阅读迫切感的人,实在难以坐下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但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当一部好的图书在你面前打开时,就是为你连接起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你打开通向古今的时间隧道。或者说,就像郁闷的日子,在你眼前打开一扇窗户,摆上一盆怒放的花朵。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高雅!但我易一字:“不可居无书。”真正不厌弃你的朋友,是图书;真正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的朋友是优秀的图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2分)
顿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抚掌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的第2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读书如吃饭”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书籍有什么作用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读书如吃饭”,你认为读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毛泽东的亲情观
毛泽东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泽东同志的这些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无疑给世人留下了光辉典范。
毛泽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处理亲情方面为世人作出了表率。其他不说,单说对待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概万千。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18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泽东同志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一九五零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说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结,人人都有亲情。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更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率先垂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        ) 榜样(        ) 抛弃(         )知道(        )
(3)将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写了毛泽东对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短的语句作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把你的感言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_,它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的“如果”一词能够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句,它起到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人们之所以利用潮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了文中所介绍的潮汐能源,你还知道哪些可供利用的新能源呢?说给大发家听听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华是个爱帮助人的孩子。小刚的数学题不会做,他主动给小刚讲解,直到小刚学会了。小清病了,他陪(péi)小清去医院看病。高朋忘带水彩了,他把自己的水彩借给高朋用。一天下午,小华走在路上,看见一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装满菜的车,就急忙跑过去帮忙推车。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写小华做的________件好事。
2.小华是个________的孩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童子救城
那是1553年初秋,几千名倭寇来攻打嘉定城。知县吓得连夜逃跑了。老百姓挺身而出,组织了守城联防队,日夜守卫在城头上。倭寇一连攻了二十多天,还是没有一个人能爬上城头。
有一天,倭寇突然停止了攻城。夜深了,嘉定城沉浸在极其宁静的气氛中。疲劳不堪的守城勇士见城外没有动静,渐渐地在蛙声中沉睡了。星星不住地眨着眼睛,田野里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突然,蛙声由远及近渐渐消失。这异常的情况引起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的警觉。他也是一个联防队员,这时,他刚好醒来,警惕地走到城边,向外探望。
不好!在星光下,他隐隐约约地看到倭寇架着云梯,拿着短刀和盾牌,蹑手蹑脚地向城上爬。原来,狡猾的敌人企图偷袭。小男孩赶忙把手凑到嘴边,对着城里大喊:“倭寇偷袭啦!倭寇偷袭啦!”
这时,两个倭寇的脑袋出现在城头上,小男孩连忙举起竹枪猛戳过去。“啊!”一个倭寇惨叫一声滚下城墙。小男孩转身又向另一个倭寇戳去,谁知用力过猛,没有刺中敌人,自己的身子却撞在城垛上,那倭寇乘机在男孩背上砍了一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宁静——(      )   异常——(      )   警觉——(      )
2.想象写话。
最后,小男孩会怎样?救城的结果如何?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
童子是怎么救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单的道理(12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眼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外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最终,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欢愉——(      ) 意味悠长——(          )
(2)用“    ”画出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2分)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出。(2分)
(5)短文中所讲的道理给人什么样的生命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山里的对话
泉水一点一点地滴在一块大石头上。石头对泉水说:“你这软弱的东西,别来碰我。”泉水说:“你说我软弱吗?我还想在你身上打出一个洞来呢!”石头笑着说:“你真有这样大的本领?那么就来打吧!”泉水说:“好,你看着吧!”它一点一点地滴,滴了一年又一年。过了很多年,真的把石头打出了一个洞。
(1)本文写了(      )和(      )的对话。
(2)选择正确答案,画“√”。
本文告诉我们:
A.不要骄傲。(      )
B.微小的力量积蓄起来就是伟大的力量。  (     )
C.不要讽刺他人。(      )
(3)想一想,最后石头会对泉水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
补丁
毛主席生活非常俭朴,他的衣服、袜子很多都打了补丁。
刚进北京的时候,毛主席住在香山。有一天,他要接见一位客人。警卫员找了又找,也找不到一条不带补丁的裤子。毛主席说:“有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他穿着带补丁的裤子接见了那位客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的生活仍然很俭朴。每次接见外宾,警卫员总要提醒他,坐沙发的时候要把腿收回来。因为他的袜子大多是补过的,往外伸腿,袜子上的补丁就会露出来。
警卫员多次提出,要给毛主席添置一些衣物。毛主席说,国家还穷,不能带头浪费。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
◆整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文章中画出来。
◆文章是通过两件事写出毛主席生活非常俭朴的。
一件是:                                      
一件是:                                      
◆“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实践作业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