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课文解读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翻译: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
(3)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
①朗读这句话应该读出 的语气,需要重读的两处是 。
②从这句话看出盲姑娘不但 ,而且 ,是难得的知音啊!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苏丹出产的黑爪猫有一段荣耀史。三千多年前,埃及人远征苏丹,黑爪猫便随被俘的努比亚人安家在埃及。
那时,鼠害泛滥。人们的谷仓像磁铁吸引铁屑般地引来了无数老鼠。黑爪猫捕食老鼠后觉得味道颇佳,便弃鱼猎鼠了。它们捕鼠的高超技能使埃及行政官员们喜出望外,宣布了禁止杀猫的法令。从此,人们像神一样看待猫。在巴斯蒂,人们还为它树碑立传,雕刻了人头猫身像,名之为巴斯蒂女神。猫死后,男主人会剃去自己的眉毛以示哀悼,全家人头顶上都要撒上些猫骨灰,以寄托哀思。还有无数的猫被制成了木乃伊。
(1)写出与“喜出望外”意思相近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人们的谷仓像磁铁吸引铁屑般地引来了无数老鼠。(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告诉我们( )(多选)
A.黑爪猫有一段荣耀史。
B.黑爪猫原来喜欢吃鼠,后来弃鼠猎鱼了。
C.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保护。
(4)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十二三岁的时候,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上课时,他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下课后,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一天,学校的魏校长把学生召集在一起,问大家:“读书为什么?”有的同学回答:“能发财致富。”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响亮地轻声地想了想)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从(那哪这)时起,已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大伟大宏伟)志向。教他历史的高老师知道后,非常赞赏,就亲切地对周恩来说:“我们灾难深重(zhòngchóng)的国家,多么需要革新图强(qiáng qiǎngjiàng)的人啊!”为了鼓励周恩来不断进步,高老师赠送给他“翔宇”的名字,还说:“一个有志于革命救国的少年,应该像扶摇直上的大鹏鸟,永远翱翔于宇宙之中。”
1.把括号中不适合的拼音、词语划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励—— 赞赏—— 翱翔——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弥漫:
灾难深重: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你为什么而读书?谈谈你的志向。
阅读加油站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有名的音乐家叫俞伯牙。有一次,他为了练习作一首描写海洋上狂风暴雨的曲子,冥思苦想了很久。写了好多首,都不满意,最后求助于方子春老师。
俞伯牙来到蓬莱岛上的方子春老师家,苦恼地说:“老师,这首曲子的创作太难了。你能告诉我一些作曲的秘诀吗?”我可以把作曲的秘诀告诉你方老师说但我要到城里办点事等半月之后回来告诉你俞伯牙从海滨散步回家,忽然乌云密布,狂成呼啸,闪电直窜,雷声隆隆,倾盆大雨往海面上直泼。雷声、雨声、风声、浪声,还有山上的松涛声,混成一片,猛烈地震撼着天地。
俞伯牙听到宏伟的大自然的交响乐,他兴奋地跑回房中。等到风平浪静,一支描写海上急风骤雨的乐曲完成了。
当俞伯牙弹完了自己作的曲子时,才发现老师已站在身后。俞伯牙站起来紧握老师的手,激动地说:“我知道作曲的秘诀了,亲身体验,,细心观察,才能写出感情丰富的乐曲来啊!”
1.给第二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给短文选个最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文中“大自然的交响乐”是指什么?请用“﹏”画出来。
4.俞伯牙弹完自己创作的海上急风骤雨的乐曲后非常激动,那么他激动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加油站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把脸埋在手里。她从音乐的旋律里听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暗光,愿幸福陪伴着你。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 竭力—( )
(2) 抑制—( )
2. 写出近义词。
竭力——( ) 祝福一( )
3. 用“”画出达格妮从音乐的旋律里听到的音乐家对她的祝福。
4. 体会句子的含义。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把脸埋在手里。
阅读加油站
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时常有几个心急的孩子,放学后奔到池塘边,拾一根树枝,拨两三块菱盘过来,翻起来看结了菱角没有.
1. 用“__”画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或短语.
2. 用“﹏”画出随着时间变化,菱叶也有不同特点的词。
3. 请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4.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初春的池塘渐渐有了生机?
阅读加油站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 文中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长廊的特点。
2. 找出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动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们标出来。
3.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不但说明画,而且体现了我国和。
4. 作者为了写出长廊的美,主要写画和花,用“”“”分别画出相关的句子。
5.文中哪句话可看出游人的心情舒畅?
阅读品味
一盏油灯
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钱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緒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燃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第一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1) 说这盏灯“极普通”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2)说这盏灯“极不普通”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2.第四自然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不超过18个字)
3. “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我的生命”相照应。 |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
E. 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 “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品味
方志敏和鲁迅
方志敏同志是红军领导人。1935年1月,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了。
在监狱里,他和敌人作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用敌人要他写“自白书”的纸和墨写了《可爱的中国》等许多文章。方志敏想把写好的文章及时送给党中央。
可是,怎么把这些文章送到党中央去呢?这时,他想到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他找了监狱里一个有爱心的医生,请他设法把文章带出监狱送给鲁迅先生。
这年严冬的一天,住在上海的鲁迅收到了一个纸包。打开一看,上面有一封用米汤写成的信。鲁迅先生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轻轻地放在滴过碘酒的水盆里,信上字迹逐渐显示出来了,下面写着“方志敏”三个字。信上说,请鲁迅先生把另外三张用米汤写成的信和一叠稿纸交给党中央。
鲁迅先生虽然不认识方志敏,但把稿纸一张张看完后,深深地感动了。信里写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热爱伟大祖国的深情,写出了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鲁迅先生一边看,一边流着泪,心情不能平静下来。
后来,经过鲁迅先生的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把这些珍贵的文章转交给了党中央。
1.缩句。
这年严冬的一天,住在上海的鲁迅收到了一个纸包。
2. “可是,怎么把这些文章送到党中央去呢?”这个句子是( )
A.反问句 B.疑问句 C.设问句
3.在第四自然段中,用米汤写成的信是写的,信的大意是。
4.在第五自然段中,.用“——”画出写鲁迅被深深感动的原因的句子,用“”画出描写鲁迅读了文稿后深深感动的句子。
5.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再把主要内容填写完整。
方志敏被捕后,奔监狱里写了《可爱的中国》,。这年严冬的一天,鲁迅先生收到了方志敏的信和稿纸,。
有问必答。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号,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1.用“”勾出描写邓世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2.从第1题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链接。
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北,是阿里山脉中心群峰的总称,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区。阿里山古木参天,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林区,有台湾“森林宝库”之称。
森林、云海、樱花是阿里山的三大奇观。每年春暖花开时,山上遍布洁白或粉红的樱花,就像天上的彩云落在了山中,景色瑰丽无比。
风景区中以塔山云海和祝山观日出最为有名。登上阿里山的最高峰——大塔山,可见远处峰峦起伏,若隐若现;脚下云雾飘荡,耳边松涛阵阵,令人流连忘返。每当朝阳升起,苍茫的云海更是气象万千,可与黄山云海媲美。阿里山上的祝山顶上,有座观日楼,是观看日出的最佳处。每天清晨,太阳从晨曦中慢慢地升起,天空亦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墨蓝,时而淡青,时而灰白,时而殷红。太阳升起时始为椭圆形,沉下后再跃起,则为圆形,此时光芒四射,蔚为壮观。
台湾同胞赞美阿里山的美景说:“不上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不知台湾的宝藏。”
1. 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媲美(bǐ pì) 宝藏(zàng cáng)
海参(cān shēn) 参天大树(cān shēn)
2. 品读句子。
每天清晨,太阳从晨曦中慢慢地升起,天空亦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墨蓝,时而淡青,时而灰白,时而殷红。
(1) 从带线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请你用带线的词语写一段话。
3. 文章具体写了阿里山( )、( )、( )的美丽景色。最后一段写了:台湾同胞赞美阿里山的美景说:“不上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不知台湾的宝藏。”从这句话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课
上课了,董老师捧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 )
(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 “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里
(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 ),把自己比做( )。
A、园丁 B、红烛 C、花朵 D、小树苗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
3.请把你喜欢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
课外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她个不高,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她喜欢锻炼,为人热心,深得大家的尊重。
今天,我和外婆去买菜。菜市场真热闹,我们来到一个档位前,外婆边看菜边讲价。“便宜点,我们就来几样。”“不行,再便宜我就赔本了。”“那得。咱不买了。”外婆说完要走。
“大娘,慢走,买什么?买几斤?”……一会儿,各样的菜装满了一篮子。
路上,外婆问我:“你再算算,钱数对没有?”我数了一会儿,méi fēi sè wǔ( )地说:“今儿咱赚了,他多找了一元四毛钱。”“不行,咱们得快回去。”
在回家的路上 我问外婆 讲价不就是为了少花钱吗 为什么多找了又给退回去呢 外婆yī bēn zhènɡ jīnɡ ( ) 地说 讲价 是为了少花钱 他乐意卖 我也乐意买 但绝不赚黑心钱 那良心上过意不去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上词语。
(2)给第5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 )这个词写出了“我”高兴愉快的样子。
(4)“但绝不赚黑心钱”中的“黑心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
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外婆是个怎样的人?
(7)外婆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
阅读语段答题。
小溪的欢歌
清早,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小街上的人有的担心上班迟到,气得厉声高叫;有的要去车站接人,急得连连跺脚;有的抱怨小街太窄,不住摇头叹气;有的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行。人越聚越多,小街被堵塞了,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分开众人,来到两个争吵不休的小伙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清早,为这点小事吵闹,影响这么多人上班,多不好!快走吧。”老人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接着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 !”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不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会说什么,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小溪 ( )地流动
( )的老人 ( )地爬行
3.用“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4.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结合画线词想一想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下面仿写一句话。
5、想一想小溪的“欢歌”指的是什么?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
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若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改掉以前有毛病,做个勤奋好学的人!”
“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得痛哭起来。正巧,他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她一个青春。“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时光老人很生气。从此,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谁也别想多得一分一秒!
1.“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中的“老样子”指的是 。
2.“我做了件蠢事!”中的“蠢事”在文中指: 。说这件事是“蠢事”,是因为 。
3.“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中的“真正的生命”是指: 。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从这篇短文懂得的道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