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阅读理解。
“因为我是班长!”——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
上,擦的痕迹依然很晰;头顶上的一块鸡蛋大小的头发还没。眼前这个的小男孩,就是救了名同的小英雄――林浩。
6月7日,在四川省资中县的一个村子,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林浩。
9岁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几天,林浩爸爸带着他来到资中,看望身患重病的爷爷;而林浩的妈妈,还在映秀镇当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做饭。
学习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
“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
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很镇定,稚嫩的童声中,还带有几许乡音。
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了下面,“我使劲挣扎,后来,是老师把我拉出来的。”
起自己身上的,林浩:“我始爬出候,身上没伤,后去背他候才受的。”
林浩所在的班级,共有32名学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
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还有什么用呢?”
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刚到中心时,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儿童医院进行检查,所幸只是额头和右手有些擦伤。检查完后,林浩不用救助站老师帮忙,自己翻身床上爬起,迅速穿好衣服,走出了院。“真不敢相信,就那样一个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还坚强。”
下面的拼音中,有(  )处错误。

A.2 B.3 C.4 D.5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清晰——     迅速——
将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还有什么用呢?
                                                                           
                                                                  
指出下列文中⑴⑵⑶处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⑴                     

A.动作描写 B.肖像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读过这篇短文,你想怎样夸一夸林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发——           规矩——
(2)《晏子使楚》中的“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意概括成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②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
(4)“瞅”字表示“看”的意思,请你再写出3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   ”的句子是楚王嘲笑晏子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晏子这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敛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连连叫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窥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3自然段,用“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反问句。
(3)按要求改写句子。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变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毛泽东的亲情观
毛泽东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泽东同志的这些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无疑给世人留下了光辉典范。
毛泽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处理亲情方面为世人作出了表率。其他不说,单说对待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概万千。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18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泽东同志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一九五零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说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结,人人都有亲情。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更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率先垂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        ) 榜样(        ) 抛弃(         )知道(        )
(3)将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写了毛泽东对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短的语句作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把你的感言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棉被里的日子(13分)
说起晒被子,小时的阳光,便穿透岁月而来。那个时候,人单纯得像玻璃娃娃,阳光照在身上,会发出晶莹的光。母亲把棉被,一条一条展在太阳下晒。母亲算不上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她瘦,且黑,也没有飘(    )的长头发。可晒被子的母亲,浑身像罩着七彩呢,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动人。
棉被的被面上,印着(    )大的花,花瓣儿开得恨不得掉下来。我认不得那些花,可看着喜欢。也有喜鹊(    )阳,站在花枝上,尾巴拖得长长的。被面的底色,大红或大绿,耀眼得很。阳光掉在上面,“嘭”地开了花。我把小脸埋在被子里,不肯抬起来。被子软软的,阳光软软的,像母亲的手掌心。母亲叫:“丫头,汗会蹭上去呀。”我不听。母亲也不当真,任由我去。有时头埋在被子上,埋着埋着,就睡着了。四周静静的。
那时乡村人家嫁女儿,嫁妆里,最出彩的,要数棉被了。红红绿绿簇拥着,六条或八条,极霸气地耀了人的眼。乡人们围着看,对着被子评头论足,说厚了薄了或是多了少了。整个喜气洋洋全在棉被里藏。
我结婚时,母亲给我缝了新棉被。八床新被,四条大红,四条水绿,是我见惯的那种被面,上面开着大团的花,牡丹或芍药。也有喜鹊息枝头,拖着漂亮的长尾巴。被子艳艳地放在装嫁妆的卡车上,一路上吸引了很多眼光,听得路人说:“瞧,那些被子。”心里得意,我是被(    )爱的女儿呀。这些被子,我一直盖着。虽说后来有了更好的太空被、鸭绒被,还是不舍得换掉它。
天好的时候,我会把它们捧到阳光下,像我母亲那样,把它们一一展开来晒。被面上大团的花,就在阳光下盛开了,开得欢天喜地,我也变得欢天喜地。
现在,我的大花被在阳台上晒着。
(1)在文中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拼音。(2分)
(2)把文中画“____”的句子改成“被”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2分)
(4)文中说“母亲算不上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又说“可晒被子的母亲,浑身像罩着七彩呢,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动人”,是否前后矛盾呢?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怀念那些棉被里的日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阅读吧。
石   榴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
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籽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1)“在这时开起了花来”中的“这时”指的是        ______,“少数的树木”指的是               
(2) “夏天的心脏”指的是_________,称之为“夏天的心脏”是因为               
(3) 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认为石榴具有什么品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牢底坐穿
——何敬平(1918—1949)
1948年夏于渣滓洞: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难 nán(      )        转 zhuǎn(      )
nàn(      )           zhuàn(      )
2.用“      ”画出诗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叛逆者”本来多指与公认的习惯或传统决裂的人,在文中指(      )
A.与反动势力抗争的革命者      B.国民党反动派
4.“颠倒”指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乾坤”本指天和地,那么在诗中“颠倒的乾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      )没有去过非洲,(      )没有到过南极大陆,(      )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yín sòng(      )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mò rán tái tóu(        ),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个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shòu yì wú qióng(     ),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qí jì(      )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海,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
1.根据拼音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身临其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心悦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句中带点的词语照样子写一句话。
我(      )没有去过非洲,(      )没有到过南极大陆,(      )我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
没有……没有……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划出文中一句设问句,用“      ”划出文中一句反问句,并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选文,完成填空。
(1)读书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句子中“偷”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这里“偷”的意思是________,既然是“偷”,却说它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
一条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20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条。饥荒结束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着篮子你推我攘,他们每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当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格琳琴,这位贫穷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又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有坏行为的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的最小的一条面包。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了。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没有教养,抢在前面。可怜的小格琳琴只得到一条比第一天还小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一定是揉面时不小心揉进去的。立即把钱送回去,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1.为下面句子中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A不安静    B发生    C发泄,发作    D搞,弄    E吵,扰乱
(1)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    (      )
(2)南京路一带是上海的闹市区。(      )
(3)孙悟空大闹天宫。          (      )
2.按要求写句子。
一群饥饿的孩子拿完了篮子里的面包。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些饥饿的孩子有“坏行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琳琴很有教养,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包师在“最小”的面包中放银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拓展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_________比作“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把_________比作“土草香”,把_________________比作“草根”“草茎”,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翻草”“反复咀嚼”。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羊吃草给了你什么启示?结合你的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改写作文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