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燕:通“宴”。②中:内廷中。③体:体范,规矩。

(1)下列与“上极爱其不隐”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B.其一犬坐于前

C.俟其欣悦

D.其如土石何?

(2)下列与“上面谕除授之意”句中“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以怪之矣

B.主人日再食

C.富贵不能淫

D.军霸上

(3)翻译下面句子。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4)皇帝授予晏殊东宫官的理由是什么?

来源: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3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己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富贵不能淫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C.让之死固忠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及观斩衣三跃

及鲁肃过寻阳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

溪深而鱼肥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C.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D.观其漆身吞炭

其真无马邪?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4)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谆谆然而告之曰

(5)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一位,并简述其事迹。

来源: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潮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峰高绝有蹊介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换。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稍西  

②相顾而惊  

③声切切不已  

④二三子不得寐  

(3)下列加点间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茶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饶,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繁因风起(《咏雪》)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②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资料卡: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来源: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3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住: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得十九人偕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①左右未有所称诵

②不以千里称也

C.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

②陈康肃公善射

D.①遂以毛遂为上客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①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②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来源: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每退,即诣国子祭酒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四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ì):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á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a.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容亦善骑射  

②然弗之好也  

③奉旨使江西  

④惟载书籍数车  

b.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抚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闻容知吏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4)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来源: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 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驺从将临,先遣负弩。”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类常人,前使者亦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  

②公以接壤关切  

③顾而嘱曰  

④文去勿武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来源: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峰回路转

回:挺拔

②太守自谓也

谓:对……说

B.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②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C.①泉香而酒洌

洌:清

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

D.①而乐亦无穷也

亦: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不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来源:2020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 田者。父怒,挞 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 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 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而

异: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 如初

复:又

D.冕小儿,恬 不见

若:好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 刮目相待

是日 定矣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

每至晴初霜

C.冕因去,依僧寺

策之不 其道

D.大兄何见事 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来源: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叉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捆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勔子弟,使无恝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思深者子孙,訾反,其故何也?”岑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戒勖:劝诫勉励。(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②皆反,其故何也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    ”。

(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  

来源: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

B.曾益/其所/不能

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休祲降于天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B.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来源: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 在矿何贵之有? 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 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 尔?"

时上封事 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滞 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古者立 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 得失

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 朕躬

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处事 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 其道(《马说》)

B.不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 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②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来源: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猫说

【明】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 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 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 起而捕之。比 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 ,饥哺饱嘻 ,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 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天 之曰:"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维:系缚。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伈:恐惧。泯泯:茫然无知。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己: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鼠闻其声, 与窥其形

相与:   

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   

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笑 止之曰(《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 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而不告、求 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5)《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来源: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楼?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冻 之患矣

  

诸人而后见也

  

③余 京师

  

甚可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集

种植之利有大 此者乎

B.不必若余 手录

吾妻 美我者

C. 之论辨

蹴尔而

D.言和 色夷

人不知 不慍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谘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来源: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来源: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及各地军马,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毋弃以资敌。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众大臣俯首不能对。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②土木:即土木堡,地名。③景泰:明朝的一个年号。

(1)下列句中的“以”与“毋弃以资敌”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策之不以其道

C.何不试之以足

D.可以一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贼寇大举入侵,徐珵主张南迁,兵部左侍郎于谦为稳定人心,极力反对。

B.皇帝亲征失利,京城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于谦请求郕王发文调兵,解救京城危机。

C.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拥郕王为帝,并向他进言让各边境守臣招募民兵协力防守。

D.于谦忠君爱国,为人正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为官清廉,死无余资。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埜从治兵

从:

  

②上下无固志

固:

  

③势必轻中国

轻:

  

④京营兵械且尽

且: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来源: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