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短文两篇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 欲遣人求之

   

②而李江州忽送一部 ·

   

③昨日一牛病 ·

   

④用其言而 ·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3)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乙】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来源: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日,黛玉梳洗完了。

B.两股战战,几欲先 · (那六兄弟)一齐吆喝道:" · 了这猴精也!"

C.燕雀 · 知鸿鹄之志哉操见了大怒曰:"匹夫 · 敢败我耶!"

D.北山愚公者,年 · 九十老都管又道:" · 耐他(杨志)一耐。"

来源: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濠州定远县 一弓手 ,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 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 (杀死)

C. (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 (对……说)偷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皆服

空乏

B.弓手者 事至村步

罔不 势象形

C. 曳矛而斗

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 决生死

时人莫 许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来源:2016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山门圮于河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 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 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率捕战,秦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山门 于河:   

然则天下之事:   

与其父奢言兵事:   

④秦悉 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 沉焉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B. 十余里

未果, 病终

C. 不谓善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而 其粮道

哀转久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4)对于河中石兽,[甲]文中二寺僧"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5)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

来源:2016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蜀刘禅时,南中诸郡叛,诸葛亮征之,孟获为南夷所服,七战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国朝淳化中,李顺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其节度使赵公美以书来迎,云:"当增明泸水,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流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然后登舟。'今遣本部军将赉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渡。" 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呜呼,可谓贤矣!

注:孟获:三国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曾起兵反叛蜀汉。南夷:古代的少数民族。国朝淳化中:宋太宗淳化年间。赉:赏赐,给予。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苟全性命于

李顺

B.若必欲 ,须致祭

人恒 ,然后能改。

C.孟获 南夷所服

不足 外人道也

D.三顾臣 草庐之中

招安使雷有终遣辛怡显使 南诏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

(3)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甲、乙选文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4)甲、乙两文在叙事中饱含感情,从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先帝的   ;阅读乙文,可知南夷对诸葛亮的   之情。

来源:2016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气中加点的词。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②策之不以其 道:

(2)"马之千里者"的"之"与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

B送杜少府 任蜀州

C居庙堂 高则忧其民

D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来源:2016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孟子对(齐王)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①;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②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耨(nòu):除草。②制梃:拿起木棍。③彼:这里指秦、楚两国。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 也:   

②地方百里而可以   

(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 以事其父兄

则无法家拂士

B.王如施仁政

皆以美 徐公

C.王 征之

朝而 ,暮而归

D.壮者以暇日 其孝悌忠信

邹忌 八尺有余

(3)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4)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来源:2016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宫苑官司多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洛州,为是旧征行处,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朕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注]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次于显仁宫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故欲加恩故老

桓侯故使人问之

C.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D.陛下若以为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各项中的“以”与“或以供奉之物不精”中的“以”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以杓酌油沥之

B.此独以跛之故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何以战

(3)翻译句子。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4)魏徵举隋主之例是为了  

来源: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2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转齐州剧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托缉萌夷,甚有恩惠。寻转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受禅:新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③堰:用于灌溉的水利工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悉:  

②暴人禾

暴:  

③人赖其利

赖:  

(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东邻有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B.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

C.轨受而饮之

公将鼓之(《左传•曹列论战》)

D.卒于家

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

②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4)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10个字。

来源: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2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

善:擅长

B.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

C.尔安敢轻吾射

安:怎么

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尝射于家圃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其真无马邪(《马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以钱覆其口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睨之”“但微颔之”,写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术不屑一顾,陈尧咨因此不满。

B.“取”“置”“覆”“酌”等一系列动词,写出卖油翁倒油动作一气呵成,非常娴熟。

C.传神的对话描写是突出的写作特色之一,文章通过对话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D.在作者笔下,陈尧咨傲慢不逊,卖油翁内敛沉稳,人物形象生动,性格特征鲜明。

来源: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2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邀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三十年不辍

辍:收拾

B.众人异之

异:认为……奇怪

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假:借

D.凡有欲染皂者

皂:黑色

(2)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赁小屋于水柜街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B.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D.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C.子瞻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

D.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来源: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2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

【注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③树党:培植党羽。④与:跟随,朕合。⑤交兵:军队交锋。⑥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发闾左戍渔阳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③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坛而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①死则举大名耳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①据咸阳,以令诸侯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

(5)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张耳、陈馀所说的“帝业成”条件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

②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③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④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⑤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⑥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来源: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2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过广陵,入洞庭,浩浩荡荡,四无涯诶。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 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注1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极潇湘

极:到达

B.薄暮冥冥

薄:迫近

C.春和景明

景:景色

D.沙鸥翔集

集:停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渐望渐高;乃明星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蒙乃始就学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两文都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来源: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3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③惧其不已也  

④不足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山不加增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辍耕之垄上

C.以残年余力

何以战

D.其如土石何

屠自后断其股

(3)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忌不自信。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南冥者,天池也。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5)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来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2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乙)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

注:①升概,这里是指用器具量酒。②县,通“悬”。③迓(yà),迎接。④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涂阤(zhì),(木板周围的)泥崩塌。⑥壅,堵塞、蒙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③而狗迓而龁之  

④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2)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主张并分别说明其提出的缘由。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来源: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