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

【丙】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A.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

C.

"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间接写出词人赏月时间之长。

D.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 秋也

忘路 远近

(《桃花源记》)

B. 追先帝之殊遇

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C. 视下也

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D. 光先帝遗德

宗正刘礼为将军

(《周亚夫军细柳》)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北 有鱼,其名为鲲

  

②不宜妄自 菲薄

菲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6)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来源:2019年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B.①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吾义固不杀人

D.①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虽我之死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4)《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5)下面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

B.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6)用“/”给《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联系学过的经典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诗人多流连于山水之间,山水也就走进了诗文之中。“山气日夕佳,①  ”写山间美景;“人家在何许,②  ”写山居人家;“山回路转不见君,③  ”写山以表送别之情;“行到水穷处,④  ”则借山以达人生之悟;“正入万山圈子里,⑤  ”写山犹如说理;“醉翁之意不在酒,⑥  ”游山意在言志;“不畏浮云遮望眼,⑦  ”显示出高瞻远瞩的胸襟;“山舞银蛇,⑧  ,欲与天公试比高”抒发了创建伟业之抱负。山,是诗意的栖所,亦是抒情之意象。

来源:2018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一)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  编订的史书《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来源: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自矜】自夸。②【释担】放下担子。③【颔】点头。④【忿然】气愤的样子。

(选自《归田录》卷一,有删节)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渡B.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C.走送之 走:行走 D.礼愈至 至:周到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弗之怠

C.益慕圣贤之道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4)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

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

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

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

(5)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

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

C.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

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

(6)用“/”给《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划三处)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来源: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日夜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思乡愁绪。

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徒以有先生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聂政之刺韩傀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 

  

②请广于君

广

  

③而君逆寡人者

  

④翼然临于泉上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5)乙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6)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

来源: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两股战 ,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 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 ,悉仿生人 ,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 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 叹其技之奇妙。

(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中 力拉崩倒之声

  

②不能 其一处也。

  

③无不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不能指 一端

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

②念无与为乐 (《记承天寺夜游》)

C.①往往留像

②求石兽 水中。(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 奇妙

②属予作文以记 。(《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以下古词,回答下题。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请说出词人“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                     
词中“只恐”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 ”而《武陵春》中作者是“日晚倦梳头”,请从中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心态?
“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是千百年来的写愁佳句,请赏析妙在何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较难

阅读《采桑子》一词,完成下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词中“狼籍残红,飞絮濛濛”意境很美,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胸怀与心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较难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
这首诗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阅读诗歌,完成下题。
江南好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①。能不忆江南?
[注]①蓝:蓝草,叶子可制青绿色染料。
(1)这是一首充满浓郁诗味的词,不但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画,而且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二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较难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题。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 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较难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春光好
(宋)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 ①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①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较难

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边的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句中“试”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2)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暮春“雨疏风骤”后“绿肥红瘦”的景象。(字数5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诗歌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词。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