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加尔文的宗教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实质是(    )

A.否定教皇权威 B.顺应宗教改革的潮流
C.新教接近基督教思想 D.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答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宗教观点不属于马丁·路德提出的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简化宗教仪式
C.建立民主教会 D.驱逐天主教会势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信给教皇表示“决不能有承认错误的闪念”,因而被人们热情地称赞为“天使的化身”、“神学家中的凤凰”,并使著作《九十五条论纲》销售量猛增的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马丁·路德 C.康德 D.加尔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3年美国发行的纪念马丁·路德诞辰500周年的首日封图案,内容为马丁·路德的头像及马丁·路德与助手一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马丁·路德花大力气把《圣经》译成德文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教会垄断《圣经》解释权的局面被打破 ②为将要取代封建社会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 ③让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④使教皇和教会的极端权力受到挑战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不包括

A.批判神权统治 B.推翻封建制度
C.鼓吹个性解放 D.追求思想自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12分)观察下面图画,回答问题:




 

 
(1)这幅画反映出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说出你的依据
(2)该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在欧洲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此人是谁,老师?”我这样说道,“烧在他身上的火焰也更红。”他回答我说:“你若是愿意我领你沿着横亘在更低处的那道堤岸走下去,你就可以听到他亲口说明他本人和他的罪孽。”——我开始说道:“啊!可悲的灵魂!难道你这么早就厌腻了已得的财富?而你过去为了发财,曾不怕把那佳人骗娶到手,随后却又把她变卖玷污! 你像根木桩,上下颠倒,插在地里,不管你是谁,你若能说话,就请开尊口。”那鬼魂(指教皇尼可洛三世)把双脚一齐扭动了一下,随后又叹了一口气,用哭泣的声音对我说:“---你该知道,我生前曾身着尊贵的法衣,我确实是母熊的儿子,我是如此贪婪成性,想让小熊们也能青云直上,在人世我把钱财放进口袋,在这里则是把我自己打入恶囊。在我的脚下,还有其他人(指教士、主教)被拖进,他们被一个压一个地平放在岩石的夹缝,因为他们在我之前犯有买卖圣职的恶行。”
——《神曲·地狱篇》
材料二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十日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反映了什么问题?指出作者的思想倾向是什么?
(2)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他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3)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知识,分析《十日谈》为什么又被称为“人曲”?
材料三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 《九十五条论纲》
(4)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517年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
(5)材料三的作者对教皇出售赎罪券的看法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 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 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 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 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宗教改革后在德国出现的新教派是

A.路德教 B.清教 C.加尔文教 D.天主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83年,传教士利玛窦肩负传播上帝福音的使命来到中国。起初他黑袍西冠,后经友人指点改穿中国服装。20年后,他在寄给欧洲一位教友的信中说:“在这里我们穿中国的服饰,长袖、方巾、长须、束发。……不吃面包,不喝酒,只吃米饭,这种生活我已经习惯了……”利玛窦改变服饰和饮食习惯的主要目的是

A.熟悉东方礼仪文化以便传回西方 B.利玛窦仰慕中国儒家文化
C.害怕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D.接近中国士大夫便于传教活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末,法国当局把一部丛书和参与编撰的学者称之为“魔鬼的新巴比伦塔”和“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这些学者中应该包括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狄德罗 D.卢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宗教改革的最大作用是

A.摆脱了罗马教廷宗教束缚 B.德国教徒能够阅读到德文圣经
C.完成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D.建立服务资产阶级的廉俭教会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