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
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
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
③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④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是
A.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 |
B.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 |
C.奏请聘任伊藤博文为顾问 |
D.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
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 B.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
C.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和决算 | D.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
下列有关康有为成立保国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
B.与民族危机加剧有关 |
C.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D.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团体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
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
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 |
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 |
C.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 |
D.时务学堂、《湘报》、《仁学》 |
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 |
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 |
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
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 |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几幅图片,表明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
(2)当时的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努力最终命运有什么不同?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你认为中国发起的运动历经百日夭折,其原因何在?简要说明其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粱启超;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社会上反对变法势力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具体表现。
(3)这一现象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