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主,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耒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夫病症既变,宜用新方;岁步既更,宜革旧历。”

(1)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2)上述表格中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今日政治之进化,其动力全在十八世纪之末,而以诸大家发明学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陆克(今译洛克)、法之孟德斯鸠、卢梭其最著也。同人就日本人所谓书中三先生学说重译、编辑,以成是编,聊为吾中国政治进化之前驱云耳。
——摘自《清议报》(1901年)
材料二 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1)材料一中“学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对卢梭等人思想的看法。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二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话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898年,(一系列)挫折激发了雄心勃勃但过早夭折的百日维新。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梁为“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而追求的核心。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康有为通过“重新解释……儒家思想”,为实现近代中国“巨变进行辩护”的原因。其做法与百日维新“过早夭折”有何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上书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主张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
(2)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材料二 夫皇上既知法之当变矣,既以康有为之言为然矣,而为能断然行之。必有藉于群众之议者何也,盖知西后之相忌,故欲藉众议以行之,明此事非出于室上及康有为之私见也。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严复的主张,这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有哪些影响。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挖掘到了根本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利用经学、创立孔教是维新变法策略上十分有效的一环,取道孔教是方便法门。“必须从传统的封建学说中去寻找武器”,“用传统来反传统”;“只有利用孔子的威信,只能打着孔子的旗号,才能发出改革时政的呼声”。
——《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的创教努力及其影响》
材料二 维新运动不像洋务运动那样维护封建主义,而是要走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显然维新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翻版,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如果说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维新运动则是自觉地全面推进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阶段。维新运动强虽然和洋务运动—祥,都以失败而告终,但维新运动却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作用,比之洋务运动,则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如何看待传统儒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并简评洋务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学中源说”认为:西方的某些事物源出中国,中国学习这些事物乃是恢复旧物,不是学习西方。19世纪60—90年代,此种说法最为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辟四门以开议院。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年)
材料二:彼欲广孔教之范围也,于是取近世之新学新理以缘附之,曰某某者孔子所已知也,某某者孔子所曾言也。……故吾最恶乎舞文贱儒,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其名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滋益之也。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材料三:《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挠和压力。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孔子的政治理想,分析材料一中康有为的看法是否得当。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是如何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
(3)综合本题所有线索,评价“西学中源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文中这样写道(如下图),他所说的“第二次革命高潮”包含的事件有(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辛亥革命 ⑤国民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年3月,我国西藏地区上层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取得了平息武装叛乱的全面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
材料二 当时的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这一措施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受到很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政府把这些公有财产、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了农奴和奴隶。
(1)依据材料一,分析西藏民主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藏民主改革方式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高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总结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而肃清所有的弊端,维新派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皇帝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这样它就被扼杀了。”
——张晨怡《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材料二 图表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

问题: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维新派“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的原因。
(2)整理并叙述材料二中获得的信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部给吃,这样它就被扼杀了。”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利用经学、创立孔教是维新变法策略上十分有效的一环,取道孔教是方便法门。“必须从传统的封建学说中去寻找武器”,“用传统来反传统”;“只有利用孔子的威信,只能打着孔子的旗号,才能发出改革时政的呼声”。
——《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的创教努力及其影响》
材料二 维新运动不像洋务运动那样维护封建主义,而是要走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显然维新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翻版,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如果说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维新运动则是自觉地全面推进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阶段。维新运动强虽然和洋务运动—祥,都以失败而告终,但维新运动却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作用,比之洋务运动,则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如何看待传统儒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并简评洋务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