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三期(山东版)历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范仲淹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官职。以下关于范仲淹及其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担任官职 | B.河中府通判有权监督该府知州 |
C.枢密副使负责管理军事 | D.担任参知政事期间可以分割宰相的财权 |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景德祥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这一点许多国家21世纪初还未实现。这个国家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有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在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
A.德意志的代议制度不彻底、不完善 |
B.经普选、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对帝国政府有一定的制衡作用 |
C.帝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D.德国的选举制度比其他国家先进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于亚洲,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格局。从此,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
A.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
B.列强获得了在中国投资设厂的特权 |
C.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 |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文中这样写道(如下图),他所说的“第二次革命高潮”包含的事件有(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辛亥革命 ⑤国民革命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③④⑤ | D.②③④ |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右图漫画反映的事件( )
A.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B.推动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C.发生在“文化大革命” 时期 |
D.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改变落后经济状况的强烈愿望 |
贾文娟在《从热情劳动到弄虚作假》一文中引述当时一企业生产科副科长的话说:“不是工人品质不好,你硬逼着他没办法的,不能说不行!很多工人都不表态——他们看不惯,但又不能说话。省长亲自下来下指标了,有什么办法?机械工人就是这样,他们就是这样对付你的。工人觉得你这样命令我,我就这样耍你。”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企业由省长亲自管理 |
B.企业没有生产的自主权 |
C.工人待遇较低 |
D.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工人劳动的积极性 |
右图是宗教书籍在巴黎印刷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
B.工业革命的推动 |
C.启蒙运动的影响 |
D.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凭借作品《生死疲劳》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下列作品与莫言的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A B C D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其中中国人“逐渐接受西学”、要求“全盘西化”的代表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D.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说:“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作者的意图旨在说明:
A.全球化进程中要保持民族特性 |
B.全球化利弊并存 |
C.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
D.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化问题中的重要性 |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石老人自述》中,齐白石说起过一段往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大旱灾,饥民一群一群到有钱人家吃饭。“他们去的时候,排着队伍,鱼贯而进,倒也很守秩序,不是乱抢乱撞的。到了富户家里,自己动手开仓取谷,打米煮饭,但也不是把富户的存谷,完全吃光。吃了几顿饱饭,又往别的地方,换个人家去吃。乡里人称他们为‘吃排饭’。”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场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观念?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公会作为雇用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待遇,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指出二战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据此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
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求是》2010年第24期
(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8分)
近代化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过渡的历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但工业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只有西方的古典文明被永久湮没,被一种崭新的东西所代替”。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恰恰是这一独特性,使西方在近代跑到了世界的前列”。古典文明向中世纪文明的过渡也是如此。但这一次,所有地区的文明都幸存下来,唯有西方例外。因此,只有西方能毫无束缚地朝新的方向奋进,在中世纪发展起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新的观念,简言之,新的文明。到了近代,这种新的文明,如早期农业文明必然战胜部落文化一样,远远胜过欧亚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停滞不前”的文明,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的观点:“到了近代,西方远远胜过欧亚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停滞不前’的文明,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材料二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造成福岛一号核电站四台反应堆相继出现爆炸、泄漏等险情。截至2011年3月23日16时,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根据最新气象分析,未来三天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向福岛核电站以东海域扩散,随后扩散转向东南的太平洋海域。
福岛一号核电站
材料三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资源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并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
材料三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和政权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材料二实行的制度有何作用?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法制思想起源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而被视为现代政治文
明起源的1215年制定的英国《自由大宪章》,其核心思想就是限制英王约翰的权力。其后英
国现代法治制度建立的过程就是一个公民不断与国王争夺权利的过程。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法治”的实质是什么? (2分)
(1)材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基本思想?这一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夸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材料二 据俄媒报道,乌克兰克里米亚共和国于2014年3月16日举行公民投票,决定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据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已有超过95%的公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引自互联网
材料三 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队,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民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
――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
(1)材料一中“克里米亚的会晤”指的是哪次主要会议?如何评价这次国际会议?
(2)克里米亚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体现了当今国际局势的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