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

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 B.促进民族融合
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 D.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叶适《旧学纪言》卷十三称:“刘、石、苻、姚与夫慕容,虽曰种类不同,然皆久居中国,其豪杰好恶之情,犹与中国不甚相异。独拓拔氏,则以真胡入主中原,纯用胡俗,以变华人。”材料反映了鲜卑族解决统治问题的核心应该是(    )

A.如何缓和阶级矛盾 B.如何统治汉人
C.如何解决民族问题 D.如何发展封建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相似措施及其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

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                             
材料二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9分)
(2)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持什么观点?据此,简要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                             
材料二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9分)
(2)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持什么观点?据此,简要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认为北魏政权的衰落和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你同意材料中的哪种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强体壮,还俗为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阐释结果
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
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