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 | B.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
C.进取于君 进:前进 | D.以振百姓 振:同"赈",救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食之②食之不以其道 |
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谓汝多知乎 |
D.①忠臣不为也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翻译下列句子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下列对语句中画线部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祖母刘氏早就被疾病缠绕 |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却不把它当作教训 |
C.“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先生您是这样说的 |
D.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房屋遍地,有不少官宦人家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放翁生于宣和,长于南渡。其 出 仕 也 在 绍 兴 之 末 和 议 久 成 即 金 海 陵 南 侵 溃 归 孝 宗 锐 意 出 师 旋 以 宿 州 之 败 终 归 和 议。其时朝廷之上,无不以画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或疑书生习气,好为大言,借此为作诗也。今阅全集,始知非尽虚矫之气也。其《跋周侍郎奏稿》云:“南渡初,先君归山阴,一时贤公卿与先君游者,言及靖康北狩,无不流涕哀恸。”又《跋傅给事帖》云:“绍兴中,士大夫言及国事,无不痛哭,人人思杀贼。”是放翁年十馀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元载布衣时,常与故礼部侍郎张谓友善。贫无仆马,弊衣徒行于陈蔡。一日天暮,忽大风雷,原野曛黑。二 人 相 与 诣 道 左 神 庙 中 以 避 焉 时 有 盗 数 辈 皆 仗 剑 佩 弧 匿 于 庙 庑 下 二 人 见 之 甚 惧 且 虑 为 其 所 害 即 负 壁 而 立 不 敢 动。俄闻庙中有声曰:“元相国、张侍郎且至,群盗当疾去,无有惊于贵人!”群盗相目而惊,遂驰去。二人因偕贺:“吾向者以殍死为忧,今吾闻声,真神人之语也。”且喜且异。其后载果相代宗,谓终礼部侍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志吾梦云志:记录 |
B.孺公葺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
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
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玉岩公正直爱国的一组是 ( )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②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⑤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杏花书屋是作者的友人周孺允根据祖父玉岩公的愿望,扩建了玉岩公的住所,根据祖父的梦境构建而成的。 |
B.玉岩公先为御史,后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有等到回归故里便去世了,周孺允兄弟也在外漂泊了数年。 |
C.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了玉岩公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2)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3)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私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日: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户部督逋急逋:拖延、推迟 |
B.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讦:斥责、揭发 |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赆:送行的礼物 |
D.其党密构于帝构:设计陷害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 )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成化末年,王府有人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罢止了。 |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译文:
(2)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译文: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译文: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赤壁赋(节选)
苏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去 | B.倚歌而和之和:同声相应,唱和 |
C.举匏樽以相属属:嘱托 | D.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并不消沉,所以昂扬奋发、积极进取成为本文的感情主调,这源于作者深厚的学养,开阔的思想,豪迈的胸襟,洒脱的气度。 |
B.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
C.作者以赤壁之游为依托,将理论的反复申述与感情的变化及文章的层次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实现了哲理和诗情的高度融合。 |
D.本文是一篇用文赋这种形成于宋代的赋体写成的游记,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律赋在声律字句方面的限制,具有了散文伸缩自如、挥写自由的特征。 |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日:‘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证确的一项是 ( )
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 |
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 |
C.何以易之易:改变 |
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同时号通经博学,顾极不相能。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亦尝从严先生游游:交往。 | B.太守叩臧先生 叩:询问 |
C.粗能讽《三字经》讽:婉言劝告 | D.顾极不相能能:友善 |
圣 人 以 治 天 下 为 事 者 也 必 知 乱 之 所 自 起 焉(意同“乃”) 能 治 之不 知 乱 之 所 自 起 则 不 能 治。(《墨子·兼爱上》)
给这段文言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
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每题4分,共20分)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欹为美(倾斜)明诏大号(告诉,一般指上告下) |
B.斫其正(用刀斧砍)甘受诟厉(辱骂) |
C.却坐促弦弦转急(但是)河东凶亦然(谷物收成不好) |
D.木直中绳(适合)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
B.使人听此凋朱颜 |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对“之”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既泣之三日(《病梅馆记》)
②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③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④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A.①和②不同,③④相同。 |
B.①和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和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④不同。 |
选出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 )
A.(只知赚钱的人)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以卖奇形怪状且病态的梅作为职业来赚钱。 |
B.(只知赚钱的人)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使它呈现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
C.(文人画士)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以卖奇形怪状且病态的梅作为职业来赚钱。 |
D.(文人画士)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使它呈现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
对文意的基本理解,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字面上看,文章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这样定题说明作者“歌泣无端字字真”,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 |
B.从文章内涵来看,文章托物言志,以梅议政,抨击了“蠢蠢求钱之民”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反映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和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 |
C.病梅之所以病,原因是被斫伤了蓬勃自由生长的天性,作者借助这一病态的审美观表现了自我与束缚个性的现实社会之间的对抗。 |
D.文章采用小品文样式,运用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的曲笔,透过植梅、养梅、品梅、疗梅的生活琐事,有叙有议,由小见大,层层深入,揭示主题。 |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处,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肱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 |
B.是以仁者非之非:反对 |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特:只是 |
D.十闻鼓音,破碎乱行碎:聚集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
(1)社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2)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悔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3)天下之十君子特不识其利、辨其故也。
(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5)然,乃若兼则善矣。
(6)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以皆难也。
A.(1)(2)(6) | B.(2)(3)(4) | C.(1)(2)(4) | D.(3)(4)(6)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开篇,墨子先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就什么是“害”进行了明确地阐述。
B.墨子认为,“害”就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对君不惠,臣对臣不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顺,兄弟之间不协和,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祸篡怨恨”的缘起。
C.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是“除害”“兴利”的最好办法,只要普遍地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互相施爱,互相使对方得到好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就不会发生。
D.墨子认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2)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万章问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①,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②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③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④见帝,帝馆甥⑤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⑥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孟子·万章》)
①孟献子:鲁国大夫仲孙蔑。②费:春秋时小国,旧地在今山东鱼台西南费亭。③亥唐:晋国人。晋平公时,朝中多贤臣,但亥唐不愿为官,隐居穷巷,平公曾对他“致礼与相见面请事”,非访敬重。)④尚:同“上”。⑤甥:古时称妻子的父亲叫外舅,所以,女婿也称“甥”,舜是尧帝的女婿。⑥用:以
下面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 然:这样 |
B.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事:求我办事 |
C.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 蔬:通“疏”,粗糙 |
D.亦飨舜,迭为宾主 飨:给……吃东西 |
下面几组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
B.则不与之友矣 秦人不睱自哀,而后人哀之 |
C.虽小国之君亦有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D.吾于子思,则师之矣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孟献子,百乘之家也 |
B.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
C.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 |
D.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
下面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平公对亥唐以朋友之道对之,亥唐粗茶淡饭招待他,他也一定吃饱。 |
B.费惠公和子思、颜般、王顺、长息等人的关系不同,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 |
C.孟献子与乐正裘、牧仲等五人做朋友,就抛弃了自己的家。 |
D.尧与舜是翁婿关系。但他们日常相处也像朋友一样,经常互相招待。 |
翻译下面句子
(1)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2)用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交友之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