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3)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孔子认为实践“仁”的途径是什么?
根据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个人修养角度谈谈儒家提出的德治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②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离娄上》)
在孔子和孟子看来,说话要有什么讲究?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 公冶长》)
②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③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尽心上》)
在孔子、孟子看来,哪些行为被认为是可耻的?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认为,要远离羞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②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注】颡:额头。
下列对选段①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恶之分,人性的善恶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不是先天就有的。
B.孟子以“水之就下”比喻人性本善:人性没有不善的,就如水没有不向下流的。
C.孟子先肯定了告子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告子的观点作了补充和发展。
D.选段中孟子的人性本善的观点与“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的观点一致

结合上面两个选段,谈谈孟子与孔子在主客观对人的作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材料阅读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