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在某次探究活动中,小明同学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即认为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小亮同学却有疑问。

【提出问题】在溶液中,NaHCO 3和NaOH真的不反应吗

【猜想假设】

(1)溶液中,NaHCO 3和NaOH要反应

(2)   

【查阅资料】(1)可溶于水的酸、碱、盐在水中能解离出对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部分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

阳离子

OH

Cl

CO 3 2

HCO 3

Na +

Ba 2+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

无明显现象

2

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3

将实验1和实验2所得的溶液混合

有沉淀生成

【解释与结论】

(1)根据实验1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选填字母编号)

A.混合溶液中没有NaCl            B.混合溶液中没有Ba(HCO 32

C.混合溶液中没有NaHCO 3        D.混合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不能形成不溶物

(2)实验3中生成的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沉淀中的阴离子只能来源于实验   (选填"1"或"2")所得到的溶液,则实验   (选填"1"或"2")必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依据上述实验及分析,猜想    成立。

【总结反思】两种溶液混合,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化学反应    (选填字母编号)

A.一定没发生 B.一定发生了   C.不一定没发生

来源: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体(H 2C 2O 4•2H 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H 2C 2O 4+Ca(OH) 2=CaC 2O 4↓+2H 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   )→(   )→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   

来源:2018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项目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离子浓度越大。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鸡蛋壳与牙齿和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实验一】鸡蛋沉浮

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1)冒气泡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表示)。

(2)接近液面时又下沉的原因  

【实验二】鸡蛋壳溶解

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加入蛋壳粉,搅拌,测得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

(3)搅拌的目的是  

(4)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b﹣c段电导率基本不变的原因  

【实验三】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5)查资料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蛋壳反应在表面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先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方法是  。再称取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用牙膏浆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的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环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人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7)图3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  

(8)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含氟牙膏  (填“能”或“不能”)预防龋齿,理由是  

来源: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向FeSO 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的白色沉淀表面总是慢慢出现红褐色。为获得稳定的白色沉淀,该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

Ⅰ.Fe(OH) 2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Fe(OH) 3为难溶于水的红褐色固体;

Ⅱ.Fe 2+易与氧气反应生成Fe 3+

Ⅲ.Fe 2(SO 43+Fe═3FeSO 4

Ⅳ.FeSO 4溶液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Fe 2(SO 43溶液遇KSCN溶液显红色;

Ⅴ.植物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1)FeSO 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提出问题】在无氧气的环境中,Fe(OH) 2能否稳定存在?

【进行实验】

Ⅰ.配制FeSO 4溶液

(2)取少量FeSO 4固体溶于水,加入少量铁粉,振荡,加入铁粉的目的是   ;取少量新配制的FeSO 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未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含   (填化学式)。

Ⅱ.制取Fe(OH) 2

(3)如图①:挤压胶头让NaOH溶液与FeSO 4溶液接触,产生白色沉淀,并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硫酸亚铁溶液上方植物油的作用是   

(4)如图②:组装好仪器,检查气密性,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待a口收集的氢气纯净后,关闭止水夹,此时观察到图②中出现的现象是   。白色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该实验中氢气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

无氧气的环境中,Fe(OH) 2能稳定存在。

(5)有氧气存在时,Fe(OH) 2易与氧气反应生成Fe(OH) 3.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4Fe(OH) 2+O 2+    ═4Fe(OH) 3

来源:2017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请回答相关问题:

气体

CO2

SO2

制备

石灰石与盐酸

Na2SO3与70%硫酸

相似性

溶解性

能溶于水

易溶于水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者都产生白色浑浊

差异性

与KMnO4溶液

不反应

气体被吸收,溶液逐渐褪色

(1)化石燃料的气体产物中有CO2和SO2等物质,其中SO2是形成  的主要物质(填一污染名称)。

(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用于收集CO2装置是  。(选填如图序号)。

(3)写出Na2SO3与70%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备SO2发生装置用  。(选填如图序号)。

(4)将收集满S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5)结合已知信息,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化石燃料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有CO2(写出操作、试剂、现象、结论)  

来源:2017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铝在常温下能与O2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Al2O3能溶于NaOH溶液。某课外小组对“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进行如下探究。

①测得CuCl2溶液的pH<7;

②将铝片放入Cu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现象;

③取出铝片用NaOH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再取出铝片洗净后放入CuCl2溶液中,观察到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观察到CuCl2溶液呈  色,该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2)步骤③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3)步骤②中没有现象的原因是  

(4)小组对步骤③产生的气体提成以下猜想:

a.可能是Cl2   b.可能是O2   c.可能是  

小组讨论得出c成立,理由是  

来源:2017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显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依据是  

②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或Na2CO3,并完成如表。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加入足量 氯化钙溶液 ,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含Na2CO3

取Ⅰ操作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酚酞溶液

  

产物不含NaOH

来源: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通常状况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欣悦同学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端进入(填b或c)。

【提出问题】①导出的气体除H2外,还有哪些气体?

②氢气具有可燃性外,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欣悦同学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个装置中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装置中的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气体中有H2O

乙装置中产生  

气体中有HCl

丁装置中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戊装置中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H2能与Fe2O3反应

丁装置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总结】

①根据丁装置中实验现象,说明氢气具有  性。

②丁装置加热前通入H2的目的是  

来源:2017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小组对氯水(氯气的水溶液)进行探究.

(1)测定氯水的酸性:取少量,向其中滴加(选填指示字母)   ,一开始应观察到滴加的指示剂在氯水中   色.

a.无色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2)氯水具有漂白性,请你参与"氯水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研究.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

猜想1: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2:氯水中的Cl 2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3:氯水中的HCl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4: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试纸褪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水润湿品红试纸,观察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放入干燥的氯气中,观察

试纸不褪色

猜想2不成立

  ,观察

试纸不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通过探究,找到了氯水中使水使品红试纸褪色的原因.

【思考】实验(1)向氯水中滴加几滴所选指示剂后,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   

来源:2016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把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实验并非如想象的有红色铜析出,而是生成一种蓝色沉淀,同学们非常好奇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2)【查阅资料】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气体,生成的溶液显碱性

(3)【实验探究】

实验一:把一小块擦干净的金属钠放到装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点燃生成的气体,听到“噗”的一声后燃烧起来,说明有  气体生成

实验二:在剩余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

(4)【实验总结】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实验拓展】兴趣小组又将一小块擦干净的金属钠放入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来源:2016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CO2的制取及性质探究实验。

资料卡片: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g。20℃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21.8g和9.6g。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A是用大理石制CO2的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b处检验是否有CO2逸出的操作是  

(2)装置C中放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湿pH试纸显示pH约为6,干pH试纸显示pH仍为7,实验结论是  

(3)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NaHCO3)出现,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来源:2016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发现:H2O2能与Cl2发生反应Cl2+H2O2=2HCl+O2.小组讨论后认为只需证明生成了氧气,即可证明该结论,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1)试管A中加入5mL30%的双氧水,试管B中几乎盛满10%NaOH溶液.

(2)Cl2是黄绿色气体,有毒.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次氯酸钠)+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1、止水夹2,快速通入氯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止水夹2,继续缓缓通入氯气.判断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2)试管B中NaOH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的现象为  .检验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1,  

(4)有的同学对实验中C试管中的气体来源产生质疑,你认为可能的来源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对于质疑可以采用对比实验来解决.

来源:2016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于是该同学对不变浑浊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O2既不与AgNO3溶液反应,也不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①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

②制得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其他成分。

【实验探究】

活动一:为了验证猜想①,该同学做了一个对照实验:把稀硫酸滴入盛有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活动二: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得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有  产生,说明制得的气体中含有HCl气体。

【实验反思】制得的气体中混有HCl的原因是  ;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又是因为 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若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下列装置可以满足要求的是  

来源: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蚊虫叮咬时能在人体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让人痛痒不止.某课外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与探究一】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  性.

【实验与探究二】

(1)小明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刚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  ;猜想②: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②成立.

【评价与反思】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来源:2016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气体在点燃前要  

(2)实验过程中,B中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D处点燃的目的是  

(3)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

B.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C装置中石灰水倒吸

(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知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来源:2016年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