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一班的同学在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小明认为,据此现象可断定加热时镁能和水反应,小强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2)小明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镁在加热时  (填“能”或“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3)小明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

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请你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对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请设计实验方案,对其中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不需要回答现象和结论)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于是该同学对不变浑浊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O2既不与AgNO3溶液反应,也不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①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

②制得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其他成分。

【实验探究】

活动一:为了验证猜想①,该同学做了一个对照实验:把稀硫酸滴入盛有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活动二: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得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有  产生,说明制得的气体中含有HCl气体。

【实验反思】制得的气体中混有HCl的原因是  ;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又是因为 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若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下列装置可以满足要求的是  

来源: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一是某食品标签,小颖看到食品添加剂中有"碳酸氢铵",感觉很惊讶,"碳酸氢铵"是臭粉啊,怎么可以放进食品?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分析食品成分:营养物质:配料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富含糖类的有    

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盐类,酸类等物质。

(2)查阅资料:①食用级碳酸氢铵比较纯净,可作膨松剂,一般用在油炸食品中,水蒸食品中不用;

②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600体积氨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3)产生疑惑:臭粉为何可以作膨松剂?为何一般适用于油炸食品而不适用于水蒸食品?

(4)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图二是检验装置,图三是收集装置,取适量碳酸氢铵分别置于两试管中,按如图进行实验。

(5)现象与分析:①图二: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A装置试管中固体消失、   

②图三:装置E的作用是   ,F中收集到氨气,说明氨气具有   性质,取下F,塞上橡皮塞,用注射器向F中注入少量水,看到的现象是   ,拔出橡皮塞闻到氨味。

(6)解释与结论:①有臭味的碳酸氢铵添加到食品中,如果油炸,则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铵受热时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食品膨胀,且生成物可以迅速挥发而离开食品,没有残留物,其臭味会消失,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添加碳酸氢铵的食品如果水蒸,则   

通过上述探究小颖明白了:高纯度的碳酸氢铵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同一食品添加剂并不适合所有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控制用量。

来源:2017年湖北省潜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甲同学:生成氢氧化钠

乙同学:生成碳酸钠

丙同学:生成氢气

丁同学:生成氧气

(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  

【实验探究】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无现象

(2)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3)  

有氧气生成

(4)  

溶液变红

溶液显碱性

【得出结论】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拓展】

(6)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预测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  

来源: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一: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发出热量

燃烧是  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

镁表面  铜无明显变化

镁与稀盐酸反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

(3)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棕色变为  

发生了化学变化

22444244的混合溶液)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

(1)现象及可能产生该现象的依据  

(2)现象及可能产生该现象的依据  

来源:2016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班的同学在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小明认为,据此现象可断定加热时镁能和水反应,小强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2)小明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镁在加热时  (填“能”或“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3)小明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

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请你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对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请设计实验方案,对其中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不需要回答现象和结论)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