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H2和CO都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常用于冶炼金属.该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H2的还原性,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请你帮助该小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a的名称是  

(2)A是一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下列条件下,能够用A作发生装置的是(填编号)  

①液、液加热反应制气体     ②固、固加热反应制气体

③固、液不加热反应制气体     ④固、液加热反应制气体

(3)该小组的同学用盐酸和锌粒来制取氢气,则从A中出来的气体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在探究氢气的还原性时必须除去这两种气体,以防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则装置B中盛放的是  ,C中盛放的是  

(4)在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装置D中红色的固体粉末逐渐变成黑色,E装置中浓硫酸增重,则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源:2016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查阅资料】

①15℃、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

溶剂

酒精

溶解度

1.0

0.3

②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③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

【实验设计】在15℃、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

【分析与表达】

(1)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那么氢氧化钠应             保存。

(2)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3)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                                              

(4)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     。(填答案字母)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再变慢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5)实验乙中,120mL酒精            (填"能"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                                              

(6)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      mL。

(7)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写一条)

来源: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实验I

实验II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  

看到的现象是  

来源:2018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搅拌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教材上借助酸碱指示剂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判断该反应的发生呢?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小明认为白色沉淀是NaCl与AgNO 3反应生成的,于是得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实验探究二】小亮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并用pH计精确测量烧杯中溶液的pH,绘制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小亮根据溶液pH的变化,推断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讨论交流】(1)针对两位同学的实验探究,老师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小亮的实验中,当实验进行到10秒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该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是    (填序号).

①碳酸钠         ②氧化铜         ③硫酸铜          ④镁

(3)从图1的曲线中得知,当实验进行到    秒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

【拓展延伸】老师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测定溶液的温度,绘制出溶液的温度随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放热").

【反思评价】有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有的中和反应有沉淀生成或固体物质溶解的现象.请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6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NaOH;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Ca(OH)2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象。

【结论】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  ,一定不是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来源: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热碳酸氢铵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引起了同学们对氨气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一)探究性质与变化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1)实验一中的现象是  

(2)实验二中先滴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滴入浓盐酸。滴入浓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集气瓶中从下至上出现白烟,②  (写一点)。

【实验结论】

(3)微观上,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宏观上,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角度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点)。

【反思与评价】

(4)实验二避免了实验一的不足,改进后的优点有  (写一点)。

(二)验证氨气中氮、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

(5)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2NH3+3CuO3X+N2+3H2O,X的化学式是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假定氮气被完全吸收)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充分反应后,测得A、B、C三个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装置

A

B

C

数据

减少了4.8g

增加了6.0g

增加了2.8g

(6)甲同学利用A、B、C三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乙同学利用B、C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出的氮、氢元素的质量比都与理论值明显不符,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7)若用A、C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与理论值是否相符?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证明你的结论  

(三)探究用途与制法

(8)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制得氨气。工业上常用氨气生产氮肥(NH42SO4,施肥时,要避免与之混用的是  (填序号)。

A.硝酸钾     B.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

C.熟石灰     D.氯化钾

(9)工业上生产的(NH42SO4中常常混有少量KCl,检验其是否含有KCl的操作方法是  

附: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H+

溶、挥

溶、挥

K+

NH4+

溶、挥

Ba2+

Ag+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来源: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计下列实验装置,先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1)B中导管不能插到瓶底,说明原因。  

(2)写出完成上述实验的操作及预期现象。  

(3)实验后,观察到A中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存在,写出A中溶质组成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  

来源: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  性。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3)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来源:2018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盐的知识时,发现碳酸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很相似,他们想知道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否也生成二氧化碳,于是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当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出现  现象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也生成二氧化碳,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明显增加,于是他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的溶质进行了探究.

【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小刚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

小钰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小伟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小伟的猜想不成立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有白色沉淀生成

小刚的猜想不成立

小钰的猜想成立

【拓展】小钰想进一步验证溶质中的氢氧化钠,如果她重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实验过程中需选择的试剂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钙溶液③稀盐酸④酚酞溶液.

来源:2017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分解产物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因为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和碳酸氢铵混合使用,在密闭的大棚内放置碳酸氢铵和稀盐酸,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生成的氯化铵又可以作为氮肥再次使用.

(1)植物叶色淡黄,生长不茂盛,  (填“需要”或“不需要”)使用碳酸氢铵.

(2)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  (写一条即可).

(3)碳酸氢铵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关于使用碳酸氢铵的说法中,正确到是  

A、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潮时易分解

B、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该注意防潮防晒

C、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

来源:2017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B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组成里含有  (写离子符号)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与实验一相似的现象。

(3)说明实验二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锌粉,有气泡产生。该溶液中除指示剂外含有的全部溶质是  。这种滤液会对水体产生污染,需要加入过量的  (填字母)处理后再排放。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石灰石      D.稀硫酸

来源:2017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信息:①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均为中性溶液

②碳酸钡为白色沉淀

③硫酸钡不与酸反应

(1)将酚酞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将氯化钡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液体呈红色,写 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并有白色沉淀,液体呈无色。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锥形瓶中的物质过滤,继续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认为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5)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  

  

可能含有的溶质存在

来源:2017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一是某食品标签,小颖看到食品添加剂中有“碳酸氢铵”,感觉很惊讶,“碳酸氢铵”是臭粉啊,怎么可以放进食品?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分析食品成分:营养物质:配料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富含糖类的有  

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盐类,酸类等物质。

(2)查阅资料:①食用级碳酸氢铵比较纯净,可作膨松剂,一般用在油炸食品中,水蒸食品中不用;

②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600体积氨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3)产生疑惑:臭粉为何可以作膨松剂?为何一般适用于油炸食品而不适用于水蒸食品?

(4)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图二是检验装置,图三是收集装置,取适量碳酸氢铵分别置于两试管中,按如图进行实验。

(5)现象与分析:①图二: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A装置试管中固体消失、  

②图三:装置E的作用是  ,F中收集到氨气,说明氨气具有  性质,取下F,塞上橡皮塞,用注射器向F中注入少量水,看到的现象是  ,拔出橡皮塞闻到氨味。

(6)解释与结论:①有臭味的碳酸氢铵添加到食品中,如果油炸,则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铵受热时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食品膨胀,且生成物可以迅速挥发而离开食品,没有残留物,其臭味会消失,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添加碳酸氢铵的食品如果水蒸,则  

通过上述探究小颖明白了:高纯度的碳酸氢铵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同一食品添加剂并不适合所有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控制用量。

来源:2017年湖北省仙桃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一次探究活动,以下是该小组填写的探究报告。

探究内容

探究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知识应用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能与酸反应

实验准备

用同样的标准打磨大小、厚薄相同的2片铝

进行实验

室温时,向盛有等量稀盐酸、稀硫酸的2支试管中加入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

现象描述

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很快,产生大量气泡;铝与稀硫酸反应速率一直很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分析猜想

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分反应现象为什么相差甚远?猜想如下:①铝片表面氧化铝的影响;②铝片表面积的影响;③反应时外界温度的影响; ④硫酸铝难溶于水,阻碍了铝与稀硫酸的反应;⑤两种酸的氢离子浓度不同;⑥稀盐酸中含有的Cl加快了铝和稀盐酸的反应;⑦稀硫酸中含有的SO42阻碍了铝和稀硫酸的反应

请仔细阅读探究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④不合理,理由是  

(2)经过分析可以排除其影响因素的猜想有  (填序号)

(3)选择一个你认为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你选择的合理猜想的序号是  ,实验设计是:室温时,将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分别放入2支试管中,再  ,观察现象。

来源:2017年湖北省仙桃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一是某食品标签,小颖看到食品添加剂中有“碳酸氢铵”,感觉很惊讶,“碳酸氢铵”是臭粉啊,怎么可以放进食品?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分析食品成分:营养物质:配料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富含糖类的有  

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盐类,酸类等物质。

(2)查阅资料:①食用级碳酸氢铵比较纯净,可作膨松剂,一般用在油炸食品中,水蒸食品中不用;

②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600体积氨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3)产生疑惑:臭粉为何可以作膨松剂?为何一般适用于油炸食品而不适用于水蒸食品?

(4)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图二是检验装置,图三是收集装置,取适量碳酸氢铵分别置于两试管中,按如图进行实验。

(5)现象与分析:①图二: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A装置试管中固体消失、  

②图三:装置E的作用是  ,F中收集到氨气,说明氨气具有  性质,取下F,塞上橡皮塞,用注射器向F中注入少量水,看到的现象是  ,拔出橡皮塞闻到氨味。

(6)解释与结论:①有臭味的碳酸氢铵添加到食品中,如果油炸,则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铵受热时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食品膨胀,且生成物可以迅速挥发而离开食品,没有残留物,其臭味会消失,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添加碳酸氢铵的食品如果水蒸,则  

通过上述探究小颖明白了:高纯度的碳酸氢铵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同一食品添加剂并不适合所有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控制用量。

来源:2017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江汉油田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