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实数a满足a2+2a﹣15=0,求的值.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OABC 的边 OA 、 OC 分别在 x 轴、 y 轴上,点 B 坐标为 ( 4 , t ) ( t > 0 ) ,二次函数 y = x 2 + bx ( b < 0 ) 的图象经过点 B ,顶点为点 D .
(1)当 t = 12 时,顶点 D 到 x 轴的距离等于 ;
(2)点 E 是二次函数 y = x 2 + bx ( b < 0 ) 的图象与 x 轴的一个公共点(点 E 与点 O 不重合),求 OE · EA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3)矩形 OABC 的对角线 OB 、 AC 交于点 F ,直线 l 平行于 x 轴,交二次函数 y = x 2 + bx ( b < 0 ) 的图象于点 M 、 N ,连接 DM 、 DN ,当 ΔDMN ≅ ΔFOC 时,求 t 的值.
如图1,一次函数 y = - x + b 与反比例函数 y = k x ( k ≠ 0 ) 的图象交于点 A ( 1 , 3 ) , B ( m , 1 ) ,与 x 轴交于点 D ,直线 OA 与反比例函数 y = k x ( k ≠ 0 ) 的图象的另一支交于点 C ,过点 B 作直线 l 垂直于 x 轴,点 E 是点 D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1) k = ;
(2)判断点 B 、 E 、 C 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已知点 F 在 x 轴正半轴上, OF = 3 2 ,点 P 是反比例函数 y = k x ( k ≠ 0 ) 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部分上的点(点 P 在点 A 的上方), ∠ ABP = ∠ EBF ,则点 P 的坐标为 ( , ) .
如图, Rt Δ ABC 中, ∠ B = 90 ° , AB = 3 cm , BC = 4 cm .点 D 在 AC 上, AD = 1 cm ,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 匀速运动;点 Q 从点 C 出发,沿 C → B → A → C 的路径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在 B 点处首次相遇后,点 P 的运动速度每秒提高了 2 cm ,并沿 B → C → A 的路径匀速运动;点 Q 保持速度不变,并继续沿原路径匀速运动,两点在 D 点处再次相遇后停止运动,设点 P 原来的速度为 xcm / s .
(1)点 Q 的速度为 cm / s (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2)求点 P 原来的速度.
如图,小明在教学楼 A 处分别观测对面实验楼 CD 底部的俯角为 45 ° ,顶部的仰角为 37 ° ,已知教学楼和实验楼在同一平面上,观测点距地面的垂直高度 AB 为 15 m ,求实验楼的垂直高度即 CD 长(精确到 1 m )
参考值: sin 37 ° = 0 . 60 , cos 37 ° = 0 . 80 , tan 37 ° = 0 . 75 .
某校5月份举行了八年级生物实验考查,有 A 和 B 两个考查实验,规定每位学生只参加其中一个实验的考查,并由学生自己抽签决定具体的考查实验,小明、小丽、小华都参加了本次考查.
(1)小丽参加实验 A 考查的概率是 ;
(2)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小明、小丽都参加实验 A 考查的概率;
(3)他们三人都参加实验 A 考查的概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