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2分)有时可用函数 描述学习某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表示某学科知识的学习次数(),表示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正实数a与学科知识有关.(1)证明:当时,掌握程度的增长量总是下降; (2)根据经验,学科甲、乙、丙对应的的取值区间分别为(115,121],(121,127], (127,133].当学习次数相同时,请确定学科甲、乙、丙在学习中的掌握程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如图,已知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PA⊥平面ABCD,E、F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AD;(2)求证:EF⊥CD;
已知定义域为的两个函数,对于任意的满足:且(Ⅰ)求的值并分别写出一个和的解析式,使它们满足已知条件(不要求说明理由)(Ⅱ)证明:是奇函数;(Ⅲ)若,记, 求证:
已知、分别是椭圆C:的左焦点和右焦点,O是坐标系原点, 且椭圆C的焦距为6, 过的弦AB两端点A、B与所成的周长是.(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Ⅱ)已知点,是椭圆C上不同的两点,线段的中点为,求直线的方程
如图,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2,BD=. (Ⅰ)求证:BD⊥平面PAC; (Ⅱ)求点C到平面PBD的距离.
如图,为了计算北江岸边两景点与的距离,由于地形的限制,需要在岸上选取和两个测量点,现测得,,, ,,求两景点与的距离(假设在同一平面内,测量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