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
(3)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做实验时未冷却就加入酸奶,他能成功制成酸奶吗? 。
(4)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 ℃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_________。
(5)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为什么? 。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淀粉在口腔被消化成 。
选取生长正常的天竺葵叶片进行如下图甲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子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2)本实验中设置了 组对照实验,通过上述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图乙中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植物体内的两种生理活动。植物进行式②表示的生理活动的场所是 ,式②中的能量来源于式①中的 。
(4)分析乙图,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 的影响。
听长辈说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
蓝色不消褪 |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 |
蓝色褪去 |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 )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 。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 。
(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 。
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
光线明亮而均匀 |
光线暗而均匀 |
|
实验I(5月份) |
15.48% |
7.5% |
4.92% |
实验II(9月份) |
17.17% |
8.85% |
4.50% |
总平均发生率 |
16.33% |
8.18% |
4.71% |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蚕茧是蚕蛾发育过程的 阶段,具有这个阶段的昆虫的发育被称为变态发育。
(2)该小组假设是 。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 。
(4)通过本实验可知,该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江对滴水观音(又名"海芋")叶尖滴水现象进行了探究.
(1)是不是它的叶片没有气孔?小江制作了海芋叶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1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正确的排序是(填序号),发现叶表皮上有大量气孔,即它可以通过气孔蒸腾水分,滴水现象另有原因.
(2)是不是它的叶片有特殊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叶片,发现叶片边缘有两圆环状叶脉(如图2),其它叶脉与环状叶脉相连.
(3)是不是环状叶脉把水汇集到叶尖后滴出的呢?进一步实验,发现海芋叶尖处有空腔,环状叶脉中的(填结构名称)与叶尖空腔相通,从而把水输送到叶尖处滴出.可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的.
人们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稍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稍将(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箘.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
第1分钟 |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第4分钟 |
第5分钟 |
15℃ |
6 |
16 |
22 |
22 |
22 |
35℃ |
10 |
24 |
32 |
32 |
12 |
55℃ |
0 |
2 |
2 |
2 |
2 |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3)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4)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
家康在学校打扫时发现:马缨丹(一种植物)附近几乎没有蚊子,而在长廊尽头的迎春花附近蚊子成群。他想设计实验探究"马缨丹有没有祛除蚊子的作用"。
(1) 该实验的假设是:。
(2)将马缨丹、迎春花两种植物放入一个透光的纱帐内,施加的水和肥料,然后在两种植物的中央放入30只蚊子,静置5分钟,接着每隔5分钟统计一次数据。
(3)若将马缨丹设置为实验组,则迎春花为 组。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少误差,建议做实验。
(4)请你根据(2)、(3)小题,完善以下记录数据的表格。
时间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
⑤ |
(5)家康在实验中发现,长廊的另一端较潮湿且有积水,就此提出:积水更有可能是招惹蚊子的原因。家康设计第二轮实验如下图,请在横线填写出相应变量。
A组,B组。
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加热煮熟状态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kg的新鲜莲花菜;
②再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液体未加热和煮沸后亚硝酸盐的含量;
④用水封坛,放在15~20°C环境中;
⑤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5天。
所得数据如下:
时间 |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mg/kg) |
|||||
未加热时 |
加热煮沸后 |
|||||
1号坛 |
2号坛 |
3号坛 |
1号坛 |
2号坛 |
3号坛 |
|
封坛前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第4天 |
0.6 |
0.2 |
0.8 |
0.6 |
0.2 |
0.8 |
第8天 |
0.2 |
0.1 |
0.6 |
0.2 |
0.1 |
0.6 |
第12天 |
0.1 |
0.05 |
0.2 |
0.1 |
0.05 |
0.2 |
第16天 |
0.1 |
0.05 |
0.2 |
0.1 |
0.05 |
0.2 |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发酵泡菜的微生物是 ,它与莲花菜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在该项研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3只坛的目的是 。
(3)孙悟同学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了1号坛与2号坛内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见右上图),请你在表中补画出3号坛的变化曲线。
(4)根据曲线及表中的数据,你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5)该项研究的设计存在着一个较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什么?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内还是细胞核内,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设计。请根据以上思路,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A.实验方案:(提示:癌细胞能传代培养,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①用胰蛋白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的正常肝脏,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②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脏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
③取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取 形成重组细胞乙。
④取两只培养瓶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培养液。分别取 数量的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依次加入甲、乙两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
⑤分别观察甲、乙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B.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于 中。
②若乙瓶中的细胞(或重组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于 中。
③若甲、乙两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 。
我国历史上少数帝王曾妄想"长生不老",盲目服用"仙丹",其结果大多英年早逝。当今一些生物学家在研究小白鼠实验时,发现了"返老还童"的生命现象,这或许给人们延缓衰老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下是该课题的实验设计方案:
一、 实验准备:
(1)选取健康且生命特征相同的18月龄白鼠和3月龄白鼠若干只备用。
(2)分别抽取3月龄和18月龄白鼠的血液若干毫升,分装到不同的瓶中备用。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备注 |
实验材料 |
18月龄白鼠10只 |
18月龄白鼠10只 |
3月龄白鼠10只 |
3月龄白鼠为年轻鼠,18月龄白鼠为年老鼠 |
实验步骤 |
注射等量18月龄白鼠血液 |
注射等量3月龄白鼠血液 |
注射等量18月龄白鼠血液 |
二、实验设计:
三、实验探究
(1)要探究"年轻白鼠的血液是否会对年老白鼠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应选取组作为对照组。
(2)实验方案中的B组和C组不能构成对照实验,是因为(3)请你根据题意,预测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现象的是组。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了 。
(2)小明同学利用甲装置进一步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 |
10 |
20 |
30 |
40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
60 |
25 |
10 |
5 |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 (左或右)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 ,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某同学在网上查到了以下资料:溴百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中性环境中呈绿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他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实验步骤如下:
(1)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打开K1,关闭K2,用手捂住瓶壁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操作是为了 。
(2)将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人广口瓶中,加满蒸馏水,滴加溴百里酚蓝酸碱指示剂,再向瓶内通二氧化碳,直到溶液变 色。
(3)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看到气泡从植物表面冒出,导管①的管口处有水排出,溶液呈绿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②的管口处,打开K2,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
(4)若乙图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下图的坐标上,用笔画出6∶00~24∶00该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大致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⑴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气体)。
⑵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 作用。上述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 ,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⑶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 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⑷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 作用,释放出 (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