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一定显中性;③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①②③④ | B.只有①②③ | C.只有②③④ | D.只有① |
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定出了空气中所有成份的具体含量 |
C.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
D.近代原子学说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的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②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制得二氧化碳
③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④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一些认识错误的是( )
A.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隙较大 |
B.用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D.SO2、NO2不但污染空气,还形成酸雨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B.某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当它失去电子后,不可能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
D.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化合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 |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有无数孩子因为种种不当为“扼杀”自己。若不幸被困
于倒塌的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A.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
B.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
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
D.一时无法脱险时,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B.海绵能吸水,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
C.符号“Cu”既能表示该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种物质 |
D.Na和Na+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使反应生成物质量增多 |
B.催化剂都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
C.剪断铜导线时,铜原子可能被剪成两半 |
D.铁生锈是缓慢氧化反应 |
((2011年四川眉山,15题)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下列对图表资料的使用能达到目的是( )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离子间能否在溶液中共存 |
C.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某元素的质量 |
D.根据元素周期表查出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B.pH值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
C.涤纶和羊毛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鉴别 | D.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反应 |
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钚是金属元素 | B.钚原子的质子数为94 |
C.钚原子的中子数为94 | 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4 |
将A组适当的仪器与B组的用途连线:
A B
漏斗 取块状药品
药匙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量筒 量取20mL液体
镊子 滴加少量液体
试管夹 夹持试管
胶头滴管 取用少量粉末状药品
课本中的图表、数据等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
B.“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之一 |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可比较气体的密度大小 |
D.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混合溶液的分离方法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宏观物体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都是电中性的原子或分子 |
B.利用化学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 |
C.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置换等反应 |